。”
阎崇信瞥了一眼吕大器,心中不屑,就这还跟我斗?晚了。
看着皇帝面带笑容,阎崇信心中放心了些。
接下来几日,阎崇信特立独行,一改往日附和赵舒的日常,时不时的挑刺,反驳,可谓是一扫内阁的平静。
这下,就算是再粗枝大叶的人也明白,内阁要出变故了。
一些政治敏感的人早就明白,阎崇信争得是次辅的位置。
于是,有关系,有门路的,纷纷开始投注。
有的人去阎府,有的王府。
其王府,就是户部尚书王应熊。
王应熊在四川投靠当时的皇帝,输送了大量的钱粮兵马,可谓是劳苦功高。
在当时可是名义上,文臣官职第一的位置。
如今从吏部尚书转到户部尚书,他的年纪也逐渐高达六十五岁。
显然,许多人对其寄予厚望。
毕竟在资历上来讲,他跟阎崇信不相上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高于其人。
对此,赵舒则沉默以视,坐看两人的表演。
这一日,阎崇信则来拜访工部尚书朱谋。
内阁,八部中,朱谋的资历最深,而且还是宗室出身,之前一直屈居于各部,只是因为年龄的缘故。
在皇帝登基的时候,他不过三十五岁罢了,而到如今,他也不过四十二岁。
所以内阁还轮不到他。
而这也是阎崇信前来求援的原因。
“你我素来亲近。”阎崇信看着钓鱼的朱谋,忍不住道:“关系也不浅。”
“贤弟,你觉得我能上去吗?”
“你呀?”朱谋闻言,摇摇头,叹道:“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