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诗人杜牧

作者:大汉护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华从杜牧这里得知,杜牧来自大唐会昌三年(843年),担任黄州刺史,悔恨年轻时候放浪形骸,纵情声色。

三日后,杜牧与李煜道别,前去匈奴村走马上任。

匈奴村有了一位入驻的历史英雄。

【英雄】:杜牧

【等级】:25

【统帅】:67 【武力】:52 【智力】:85 【政治】:76

【天赋】:诗人(杜牧所在的城池,文人骚客汇聚,文化更加容易获得发展。杜牧教化万民,百姓向学,提升百姓道德水平,更加容易诞生文人和文臣)

【来历】: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杜牧的能力在于增加城池的文化繁荣度。

文化繁荣度在短期看不出实际作用,长期来看,更加容易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还能提升民心、治安。

李煜的天赋与杜牧差不多,因此张华就没有必要让杜牧、李煜在同一座领地。

将杜牧外放到匈奴村安抚人心,以后还可以考虑将杜牧调回来。

消灭伊稚斜单于之后,夏村又得以进入一段平稳的发展时间。

进入寒冬,本来张华认为已经没有多少人口流入山谷,但张华的判断还是出现了失误。

东部平原各个势力在秋冬之际大打出手,党同伐异,相互攻伐,导致战火不断,陆续有村庄被破坏,不堪其扰的平民逃入山谷,让山谷总人口向五万大关进逼。

其中的原理就和五胡乱华,中原大乱,大量人口南迁一样。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大量流民逃入山谷,导致夏村哪怕到了寒冬,也同样忙碌,安置这些流民,进行赈灾。

平均下来,每日至少有几十个流民流入夏村。

北部的大阳蛮村落上报,陆续有流民从北边山道流入大阳村,与大阳蛮混居。

这件事看似寻常,却又不那么寻常。

“当初金兀术从北边山道逃走,不知所踪,说明在北边群山之外,还有其他平地。这群流民就是从那里逃难而来。需要多加盘问。”

张华想要知道在北部山地以外又有哪些势力。

从北边山道逃难过来的流民首领被带到夏村,向张华说明当地的情况。

流民首领说道:“在北边是一座山谷,女真人拥兵数千,与大宋种家军相互攻伐,战火持续了两个月,民不聊生。”

张华心里暗道,金兀术果然逃到了北边的山谷。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在北边山谷,还有另外一个女真武将建立的村庄,金兀术与之汇合,成为北边山谷的霸主。

北边山谷唯一可以抗衡女真人的是宋朝的种家军。

有一种说法,折家、种家、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