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前者给了两个角度,而后者直接传回了测距值——能直接从仪表上看出数据,这就是“先进信息子系统”的功劳了。
观瞄所得的数据被转化为电信号,直接通过电缆传递到了舰桥中,驱动仪器内部的机械零件按特定的次序运行,间接带动仪表上的指针指示出数据。虽然在后世看来是不太准确的模拟计算,但对于现在来说已经足够准确和先进了。
少尉正要对角度数据进行查表,关大富就打断了他:“直接采信光学数据,开始计算吧!”
根据之前实验的结果,光学系统的准确度要远超旧式测距装置,现在船上同时保留了两套装置,与其说是相互印证,不如说是留个备份而已。现在没出什么状况,直接采信新系统即可。
“是!”
少尉立刻在另一个仪器面板上操作了起来,这个面板不小,但现在上面只有“距离”一行参数,只要把下面的数字旋钮转到相应的位置就好了,然后四个标明了“实心弹”“穿甲爆破弹”“高爆弹”“榴霰弹”的指针瞬间指示出了各不相同的用密位表示的角度值。而且就在同时,距离参数和这四个密位值也同步传递到了炮舱中的仪表板上。
这个面板背面是一台中央塔出品的机械式计算机,唯一的功能便是根据距离值输出不同弹种所需的射角。这看上去很神奇,但实际上并不复杂,因为省略了诸多影响因素后,它的内部结构只要几个旋转运动便可搞定,核心技术其实是在仪表盘的非线性标注上。
“真是快啊。”看到数据瞬间出现,关大富由衷地感叹起来,但实际上他对它并不太信任,又抄起表格确认了一下,“15.3……嗯,都没问题。”
还好,并没有出错。
与此同时,另一名少尉在另一台更复杂的机器上,根据本船航速、航向角等诸元计算出了更微妙的横向射角,同样同步到了炮舱之中。
这两个装置加起来,便是所谓的“先进火控子系统”了,根据数据迅速计算出统一的射击参数,从而减少射击的准备时间,取得更好的准确度。如果只是这样,那比之前的查表其实也并没强出多少来,但这套火控子系统更根本的优点在于反应迅速,并非给完一组数据就完了,而是随着双方位置的不断变动,在随时更新着数据,这对于炮手来说就极有参考价值了。当然,这样的火控在后世看来仍然是小儿科,风力和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都没考虑进来,但还是那句话,在现在已经足够先进了。
舰桥地板之下的上炮舱之中,周宏仍然在盯着头顶上的仪表板。这个板子可分上下两半,上半显示的是距离、航速、风向等“客观数据”,而下半则是火控组给出来的射角等“主观数据”,炮手可以直接照抄主观数据,也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客观数据进行微调。当然,自己调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比主观数据要强,而要不要调、怎么调的责任重担实际上就压到了周宏的肩上。
随着距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