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此去宥阳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再登江浙道学政徐文长之门,连哄带骗地把这位亲师兄带着一起上路了。

在金陵,也就这位师兄对盛长桢是真正毫无保留地赤诚以待。

一开始替盛长桢引见王世昌就不说了,后来听说盛长桢遇险,徐文长还亲自来客栈看望盛长桢,对他嘘寒问暖。

知道罪魁祸首是张广利之后,徐文长更是以上官的身份对金陵知府杨舜年施加压力,逼得他不得不全力搜捕。

虽然最后结果还是不了了之,但徐文长的拳拳爱护之心已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令盛长桢感激涕零,盛长桢对这位师兄也比以往更加亲近了。

这回想方设法带徐文长回宥阳,就是盛长桢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这种亲近。

徐文长也乐得和这位小师弟走一趟,和这位小师弟在一起,徐文长总能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

而且徐文长身为学政,此去宥阳也是顺理成章。

官家赐下六元牌匾,这是宥阳的荣幸,也是对整个江浙道教育事业的肯定和表彰。

如此盛事,徐文长身为学政,自然是要莅临当场的。

最重要的,是徐文长对盛长桢的看重。

这不仅仅是因为盛长桢和他之间师兄弟的亲密关系。

阅人无数的徐文长能从盛长桢的眼中看出,他对这个国家有着深切的希望。

徐文长明白,这个年轻的小师弟,是个真正想做实事的人。

徐文长自己当年志向远大,一心报国,中试后更是备受看重,在官场上顺风顺水。

可他为什么激流勇退,舍弃部堂高官不做,而是来到江浙道做一个清闲的学政呢?

无他,因为他实在是厌恶了朝廷中百官的勾心斗角!

徐文长为官多年,自然看出大周朝积弊已久。

冗官冗军沉疴难愈,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北方鞑子虎视眈眈,年年南下劫掠;南方也是叛乱频发,烽烟四起。

在徐文长看来,大周朝已是一个病入骨髓的老人,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了。

而且必须用猛药,下重手!

但朝中诸公又在干什么呢?

在朝中,无论议论什么事,最终都会上升为党争。

一件单纯的疑难之事,最后往往转变为对人不对事。人事斗争的激烈程度,超出想象。

这种诡异情形,令曾经满腔报国之志的徐文长困惑迷茫,乃至怀疑自己。

所以他才会选择远离朝政,到这江浙道来,做个闲云野鹤的学政,为朝廷培养后进之才。

他希望这些新人将来能给朝堂之上带去崭新的气象,一洗如今的污浊晦气。

但徐文长深知,自己所为只是一种懦弱的逃避,朝堂上的事,终究还是要在朝堂上解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