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队衙役还守着路口。
附近几个村里,就有村民想来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地么,四处透风,还真不是衙役们能守的住的。
曹捕头来禀报时,林修尧下令不要阻拦。
最后统计出来,半坡地大家的产量接近,都是一千到一千五之间。
族田这里,亩产居然和半坡地的持平。
而一二号新开出的地居然每亩也上千斤。
最高的产量是陈大苗家,其中一亩地竟然达到了一千六零三斤。
杨知州发现,这边下等田居然和皇庄产量持平,甚至更高。
他亲自到陈大苗家的地里来看,甚至抓起一把土仔细观察。
他也是从一县父母官做起的,基本的农耕条件还是有数的。
捻捻手里的土,他问道:“林知县,这块是沙地。”
“算是半沙,下官仔细考证过,这里几百年以前有河流经过,后来改道了。”林修尧又道:“堂尊,沙地种植效果更好,今日数据出来,更加证明了这点。”
杨知州颌首,道:“不用占用上等田,甚好。
时辰不早,本官先行回衙,奏章你尽速整理出来。
这些种子也尽快拉回仓储。”
“是,下官定然尽快。”林修尧拱手道。
然后将人送出村口老远,又返回村中。
高师爷不由笑道:“杨知州真是雷厉风行,名不虚传。”
“嗯,遇到这样的上官,是我之福。”林修尧也十分敬重。
他找来沈村长,要村民们套车,把薯块拉到县衙去。
沈村长和大家说时,大家都愣了半天。
“都拉走?”福老太爷舍不得。
沈笑问道:“村长叔,一斤多少钱,咱们村里明年有多少人种,不能不留种薯吧?”
“这,我忘问了。”沈村长是紧张的,刚才知州在他们村呢。
“不经事。”福老太爷斜他一眼,转向沈笑道:“七两,当初林县尊说他要收走。
可咱们只听他说两文钱三斤,没有立下字据的。
如今他打算多少钱一斤收,咱们问问去。”
“好。”沈笑扶起他一起走。
管氏欲言又止,但是看村长一副如释重担的样子,她就没开口。
只是喊了沈志也一起跟妹妹去。
找到了正在族田里翻看薯块的林修尧,几人上前行礼后,沈笑开门见山道:“林县尊,是不是得给我们留够明年的种薯。
还有,有些有虫口的,挖伤的,其实不适合作种,县尊不若留给我们。”
林修尧笑道:“你为何不要求在你们村育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