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暖和,我们洗洗头。”
沈笑看着伯娘的笑容,突然就很高兴。
她随同管氏一起,去厨房把红薯切成片,天快亮了,反正也睡不着了,不如做点儿事。
这次的粉条做的不错,沈笑和管氏道:“伯娘,不如咱们把剩下的,那些有虫眼,挖半半截截的红薯,都做成粉条吧。”
“粉条?”沈大伯想想,确实比粉丝粗了好些,和面条差不多粗细了。
昌林是个精力足的小娃娃,就在爷爷的怀里,盯着奶奶她们切红薯片儿。
管氏则是道:“你不吃红薯丸子红薯饼了?”
“不吃了,明年再吃,今年先挣钱要紧。”沈笑想到伯娘钱盒只余下几两银子,就觉得心难安。“吃丸子哪有挣银子香。”
“行吧,本来还说明天给你们做红薯饼吃。”管氏同意了。
沈笑不干了,“别呀伯娘,明天吃过了再说。”
“哈哈哈。”沈大伯抱着小孙孙大笑,昌林则是高兴的啊哇哇。
管氏和周氏则是在灯光中笑着切红薯。
他们都正忙着呢,沈远和七太奶带着人进来了。
马小婵八岁了,怀里抱着个四岁小娃娃。
那小男孩儿,不知道为什么,死活抱住马小婵不松手。
马小婵说不认识,她就在车厢里,挡住了没让他撞到头,那会儿他好像喊了声娘。
没办法,她来找沈笑时只好把人抱了过来。
沈笑是去过马小江家的,马小婵她当然认识,小男孩盯着昌林一直看。
还和他抓抓手,昌林以为和他玩儿,一直抓着不松。
沈笑拿着果脯招待两个小朋友时,小男孩已经和小昌林交上了“朋友”。
马小婵和周氏一起帮小男孩儿洗脸梳头。
管氏送七太奶先回家,人老了,就有点支撑不住来回跑。
“二哥,”沈笑招手,让沈志来看,悄悄道:“你看这孩子的眉眼,面不面熟?”
沈志认真看看,挠挠头道:“我好像是见过他,可是忘了在哪见过。”
沈笑提醒道:“那回头一次在通州码头卖腐干,有个小公子要买咱们全部的豆干。”
“哦,想起来了,可你不是说那是个女孩儿吗?”沈志记性一向好。
“是她。”
沈志却道:“七两,咱们不认识她是谁呀,你说这些拍花子,怎么这么可恨呢?
这丢了孩子的家人,该多心急。”
“你们俩嘀咕什么呢?”管氏一进来,就见他们兄妹在院内说悄悄话。
“没有,伯娘,就是见这孩子长得像一个人。”
“知道是哪里的吗?”管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