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一对一对比。”林修尧从门囗墙下拿下一串编着辫挂起的玉米棒子,
道:“这些挂着的,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有没有将这些重量算进去?”
陪着一起的沈大伯道:“老宅挂着的是春玉米,这里是夏玉米。
全部都称重后,又估减去多余的重量,和脱粒的加一起了。”
他指着好几处挂在日头下的玉米棒子道:“这些个我们都是按挑麦种的方法,筛选出的最大粒儿。
到时候,可以专门有一两亩种它们。”
林修尧翻转着手里的玉米棒子,“沈大伯,这些能否卖给我几串?
今年,我家庄子种的玉米,也会送些过来。
我想放在一起对比一下。”这也是林修尧没有将沈家种的玉米,上禀的原因之一。
他在等,福建老家那边的产量和实物送来。
确定这玉米可以适应不同地域,产量优于大豆后,他才可以上表奏请推广。
“什么买不买的,县尊尽管拿几串走。”又不是几十上百斤,沈大伯哪里会收他的钱。
林修尧也不客气,当下就取了几串给扬帆拿着。
他在新宅子四处转悠,见每个院的房间,都配了家什,心道沈大伯真是个能干的。
然后又问道:“过几天,是不是该收红薯了?”
沈大伯摇头:“还欠一点儿火侯儿,再长长。”
沈笑也是道:“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
县尊,晚几天收夏红薯,斤两也会多些。”
林修尧一乐,“还说这说法?”
沈笑肯定的点头,这是另一个时空的彦语。
“霜降时收的夏薯,个头足,吃着也更好吃。”连着种了三年红薯,沈大伯已经有经验了。
林修尧颌首:“希望今年的夏薯,多收一些。
等到入冬你们制粉条,原料就足足的了。”
“作坊里,已经收了好些个春红薯了。
只朱老板一家,就十几万斤,说是到收了夏薯,还会再送来十几万斤。”沈大伯他们,已经在族学的后院,又盖了一个大仓房,专门放红薯用的。
沈氏作坊已经打了一口大水井。
还同村里其他几姓手里,买下了磨坊后的空地,打算收完秋之后,就扩建沈氏作坊。
“朱老板啊,可惜了。”林修尧来了县里任职,朱老板是头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沈笑有些好奇,上次听朱老板说分家了,可是县里愣是没有一点儿传闻。
朱家治家之严,可见一斑。“县尊,朱老板就一间铺子也没有分着?”
“只分了些田地庄子,几条船,还有三河的一片林地。”林修尧也是知道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