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爷爷那个院子。”成嫂子回道。
沈笑想问问咋回事了,就听管氏道:“七两,到我屋里拿十两银子来。”
接过伯娘递来的钥匙,沈笑往里间去了。
堂屋里,就听成嫂子道:“婶子,你家帮了大忙了。
就我们那院子,哪里值当十两银子。
我们买五爷爷的全砖瓦房,族姑姑才收了二十两。”
“值,干干净净的咋不值。”管氏道:“一会儿,你文大叔和大成办好契书回来,借那二十两的事不要和他急。
你文大叔说了,十年八年还完都成。”
“婶子。”成嫂子红了眼圈儿,想想这些年,她都心累的慌,“婶子,不怕你笑话,俺公爹和婆婆从有了亲儿子,就不大喜欢大成了。
当年嫌大成嘴笨老实,我刚过门不久,就分家把这块儿荒地给了我们。
说是盖的新房子,可你也知道,就门脸前包了砖,而且院子里去挑水,离的都远,许多次都要从你们家挑水。”
管氏拍拍她的手,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两囗子能干,每回都到磨房那儿挑两大缸水。
成嫂子平常不是个多嘴的,这次真是受委屈了,“婶子,那老宅的房子是大成跟着老两口一砖一瓦的盖的。
盖好了,却是没有他的份了。
可当初他们没有孩子时,那是求着我姑把大成给过继回娘家来。
我坐月子,婆婆不来,是大成到我姑家,请来亲娘来照应的,只小叶子是大成自己在家照应我们娘俩的。
为这事,每年串亲戚,姑家的表嫂都明里暗里说道。
家里每年都亲娘养母送两份孝敬,要不我们这么多年下力干活儿,咋就一直攒不下钱。”
管氏长叹一声,道:“不管咋说,亲爹娘既有生恩,又有帮衬。
你公婆老两口把大成养大了,没缺他吃的,又是亲娘舅。
大成家的,谁家都是从媳妇熬成了婆,将来你有儿媳了,咱们对人家好些。”
“婶子,我都知道,所以从不拦着大成去尽孝。
可你知道不,小叔子在外头生意做不下去了,我婆婆前几天说,小叔子一家回来后,他们二老要和我们住。
老两口早年说跟着小叔子过活的话,全不算数儿了。”成嫂子有苦没法说。
“这,我还真没听说过。”管氏也是惊讶,大成的弟弟以前不是说小生意不错吗。
成嫂子抹抹泪儿,“所以婶子,不是我心急,实在是家里厢房只有一间,孩子们大了,不够住。
公婆开口让养老了,还说不想住在村尾,嫌冬天冷。
我们这也是没法子了,才托姑姑找了族姑。”
“别急别急,人哪,就是一道一道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