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就是痛心于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
老科学家自己不逐利,可是,为了让国内拥有着原研药的研发能力,最近这几年,他跟人谈得最多的,就是钱的问题。
没有资本的支持,想要拥有那样的突破,实在太难了。
他还跟柳青谈起了青蒿素和胰岛素的历史,谈到了当时动用了多大的规模,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弄出这两样诺贝尔级别的成果来。
那样的规模,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发动得了。
而且弄出那样的成果,多少都还带有着一些幸运的因素。
他向柳青感慨:“咱们国内的民营企业,有菊花厂、大江这种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但是在生物制药方面,一家这样的企业都没有,真的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柳青附和:“确实如此。”
他明白朱院士为什么要跟他谈这些东西,因为他算是一个有钱人,天元集团也是资金雄厚的投资公司。
但是,这样的坑他还真的不敢跳。
要在一个制药项目上投资几十上百亿,最后结果是研究失败,他没有办法跟董事会的成员交代。
弄得不好,甚至还会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链给弄崩,把集团给搞破产。
他重生的优势已经不大了,有把握的,也就是兴国疫苗这个项目,知道会成功,所以多大的投资他都愿意。
至于别的,他没有那个判断能力。
也只能说一下场面话,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投资。
但确切的承诺那绝对是不敢做的。
——宁可投资医疗器械行业,也不敢投资到原研药行业。
还是太穷了。
但是听朱院士说着药物研发上面没有资金的难处,感受着这一位老科学家的拳拳之心,柳青心里还是生出了一个念头:
“如果我有钱了,有很多钱了,我要投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做原研药的研发。”
他现在私人能够动用的资金有十几个亿,还是人民币。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自然是顶级的有钱人。
可是这点钱投入到原研药的研发中,那真的是水花都看不到一个。
就算以后他继承了丁芸的全部财产,也只是几百亿人民币的财富,那也不是能够动用的现金,也没有多少钱能够拿到这个行业中来。
他觉得,自己得有个几千上万亿的资产,才可以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还得要谨慎投资。
现在只能在语言上附和一下这个老科学家,不能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看着朱院士满头的白发,柳青心中竟然有一些愧疚。
可惜自己太穷了,帮不上什么忙。
到了晚上八点,表彰大会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