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事,搞得家中鸡犬不宁。
之所以这样子,除了因为身份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个自我价值认同的变化。
没退休前觉得自己是个人物,退休后就变成了个人,甚至觉得自己变成了废人,所以才会从心理到身体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后续一系列没事找事的行为。
治疗这种退休综合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找个事情做,让他忙碌起来,这样他就会感觉到自己还是个有价值的人。
工作之于人的意义,不光是带来金钱,维持生活,同时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
简单来说,就是工作除了挣钱还能维持心理和精神健康。
古人说人有七立:立人、立身、立志、立正、立功、立德,立言。
前四个是对普通人的要求,后面三个就是作为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立功,能够做出对国家民族百姓社稷有重大贡献的事情。
神农尝百草,发明谷物种植和药物采用。
大禹牵头治理“浩浩怀山襄陵”的大洪水,安定了九州大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确立郡县制,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保障农业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张良韩信萧何“三杰”各展才能,辅佐刘邦争雄项羽、创立汉朝。
蔡伦研究发明出“造纸术”。
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刘备父子据蜀“三国鼎立”。
郑和率领海船队远征,“三宝太监下西洋”。
李时珍采药辨药,撰著成《本草纲目》。
戚继光领导抗击倭寇……
以上种种都是事迹就是立功,所以这些人名垂青史,为后人所铭记。
再说立德,其所作作为成为道德标杆,成为后人学习敬仰的榜样。
远古时唐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选贤任能;任职一定年限后主动“禅让”,交班给能干的虞舜,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劝谏不果,“耻食周粟”,就隐居到首阳山去采食薇蕨度日。
屈原在楚国,一腔爱国热忱不能发挥,反而遭谗被放,但他决不背离祖国,宁愿投江自沉,以死明志。
还有柳下惠克己守礼,“坐怀不乱”传美名。
坚持国家民族利益和个人气节,决不叛变出卖灵魂的,则有汉朝的苏武和宋末的文天祥,等等。
后世的***,**等等都是真正达成立德的典范。
至于立言,是最简单,最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传下不朽名言以及著作都能算作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