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号打在了高大河那初涉世事的脑海之中。
人人都是人,人人不一样。世界上的人就个性作为来讲,可以分成无数种,但是就大的原则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那就是好人和坏人。原来的时候搞政治第一,这好人和坏人非常好分,只要是穷人就是好人,只要是富人就是坏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思想的开放,人们发现穷人并不一定是好人,富人也不一定是坏人,一个人的好坏与穷富无关,而与他的本性有关。而这个本性是怎么来的呢?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按照这个说法,人们一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善良的人应该一定都是好人吧?可是人们发现有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不善的举动,而有的人老其一生,也不敢干坏事,所以这个以年龄来划分好人和坏人也是不合理的。最直观的说法应该是做好事的人就是好人,做坏事的人就是坏人。问题是让人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也太难了。就像马贵华和何为富这种人,在一出生的时候,从善良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是“性本善”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原始的心态在慢慢变得扭曲。可以肯定的讲他们这种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虐待小动物或者欺负小玩伴,随着经验的增多,他们会变得越来越霸道和顽皮,小偷小摸那是必然的;等长大成人以后,因为接受的知识增加,脑子变得越来越狡猾,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逐渐发现自己有许多优越的地方,有好多人会有求于自己,借着这个优势可以轻松的得到许多好处,得到的好处越多,他们的心就变得越黑。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手段越来越恶劣,做人越来越没有底线,虽然令人作呕,但是他们却乐此不彼,自得其乐。他们的这种小人作为,法律对于他们毫无办法,虽然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对于他们来讲根本感受不到。可以想见,马贵华和何为富如果没有得到大学教育,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是没法采取如此龌龊的手段掠夺别人的财物的。所以有时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不是没有道理的,就看这个知识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中,就看这个掌握知识的个体是一个什么品行的人,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个看似反动的哲理,但是实际上世人都是自私的,只是这个自私的“度”不一样。决对自私型人格的人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损害他人利益。绝对自私的人只关注自己,对别人无动于衷;自私的人喜欢占小便宜,对于意外的获得会窃窃自喜,贪婪于利益而不怕损害情谊,斤斤计较,锱铢必争,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自私的人对情感淡漠,他们的眼里只有利益,不会为了感情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于别人投来不屑的眼神毫不在意,只要赚便宜就行;自私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有投射心理,觉得别人都想占自己的便宜,所以会处处防范,步步紧慎,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私的人小气吝啬,他们总是会算计如何占到别人的便宜,“不吃亏”就是他们的生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