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少有过的质问。
并非是李瑕的威望下降了,而是以前这些士大夫没将李瑕视为君主,如今以君主视之,便有了新的要求。
不仅是杨起辛,长安许多官员见李瑕这些日子总在操练选锋营,一直就很担心李瑕哪天突然带着这些人杀到敌境。
李瑕看着杨起辛,轻松地笑了笑,正待回答,却有士卒快步跑来,低声在李瑕耳边道:“禀王上,军情司急报,信使就在寨外。”
“让他来见我。”
李瑕吩咐过后,抬手示意杨起辛先退下。
“王上!”杨起辛却是不肯走,拱手劝谏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呐!以关中今日之形势,臣请王上着眼于大局,莫再耽于逞个人小勇。”
李瑕看了他一会,道:“杨老先退下,等回长安城了,到议事堂我们坐下再谈。”
李昭成像是也想劝说些什么,但被李瑕目光一扫,头一低,还是顺从地扶着杨起辛向外走。
杨起辛极不情愿,但李瑕既下了严令,也只好唉声叹气地先行离开。
李瑕则是看着他们的背影,自深呼吸了几口气。
不一会儿,有军情司的探子上前,低声道:“王上,保州来信……”
“信给我。”
李瑕拆开信封,一边看一边翻出地图,陷入沉思。
~~
等李瑕策马离开了荒废的芙蓉园,一路回到了秦王府,只见朱红大门前正站着一众官员,个个都显得有些激动。
“韩老一定要劝劝王上呐!千金之子不坐垂堂……”
杨起辛正拉着韩承绪的衣袖哭嚷,像是在告状一般。
待众人见李瑕策马归来,纷纷上前行礼。
“王上,我等有要事求见。”
李瑕翻身下马,目光扫去,见韩承绪、杨果、韩祈安、李冶、李墉、吴璞、奚季虎、陆秀夫、董文用等人都来了,点点头道:“也好,进堂上说吧,把事说清了你们也安心。”
众人于是跟在李瑕身后往堂上走去,还未落坐,韩承绪已道:“听说王上是与选锋营士卒们一道操练?趟淤泥、啖生肉、饮马血?老臣记得以往王上是连生水也不喝的。”
“有条件我当然不愿喝生水。”李瑕道:“但我近来在想,为何蒙军行军可以不顾万里之遥,而我们每要攻打一处,绕不过的两个字始终是‘粮草’。”
他在主位上坐下来,在桉头的一叠书里翻了翻,拿出两本书来。
“《黑鞑事略》与《蒙鞑备录》,大家都看过,蒙古行军的答桉也不难找,就在这里面……”
这两本书分别是三十年前彭大雅、四十年前赵共出使蒙古回来后所着。李瑕桉头这两本已是被他翻烂了的,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
“羊食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