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纳衣弟子,哪怕不是师父只是老师,又何德何能敢言?”
谁知袁天罡却摇摇头:
“若修道法道经,龙门山自然是最好的去处。可晚辈想让玄英学的,却不是这些。不然直接传箓授法即可,又何必以儒门之礼呈于前辈?”
儒门……?
李臻又把目光落在了桌上干肉处。
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以儒门弟子礼进承的么?
答案是有的。
说书人凭什么敢自称先生?
便是如此。
说书先生虽不敢高台教化,但至少是在劝人向善,此举暗合儒家之道,故可自称先生。
啥意思?
袁天罡这是让……我教他说书?
想到这,他的心头起了一阵波澜。
如果要是别的,那估计他肯定会摇头拒绝。
一来是掂量的清自己的斤两。
收徒这种事情,别管是老师还是师父,都是为人师表的活,不敢乱来。
误人子弟,便是最大的过错。
所以,他自认为德不配位,不敢应承。
可要是说书……
实话实说,他是真的心动。
倒不是说想做所谓的“说书人祖师爷”,而是单纯的一种……替祖师爷传道,后继有人的使命感。
因为,当初他的师父就是这么传授给他的。
而来到大隋之后,他书也说了,银子也赚了,却唯独没遇到什么想要拜他为师之人。
虽然说书先生收徒,也要谨慎,都有一个观察考核期,来查看其心性品质。而早年间被徒弟伤过一回的他更明白这个考核期的重要性,所以尤为慎重……
但却并不代表他不想收徒。
这也是为什么在洛阳时,柳丁和他忽然说想要跟他学本事,在听到了对方不是要学说书,而是要学修炼一途后,他会失落的原因。
他在骨子里,仍然觉着自己就是一个江湖落命之人。
身背手艺,替师传道,传承后代。
这是每一个说书人的责任。
难道……袁天罡是要给自己送来一个徒弟?
学说书的徒弟?
他的注意力缓缓落在了这模样最多七八岁的道童身上。
是不是修炼者或者干嘛的已经不重要了,他此时此刻更想看看这孩子的口齿是否伶俐,清楚……
所以,他有些心动。
可心动之余,不可避免的,又有几个疑惑冒了出来。
按照道理来讲,俩人应该八竿子打不着的吧?
怎么就会忽然找上自己了?
袁天罡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