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眼前的黄金。
看了一下,陈文哲就发现,这穆家老爷子收藏的这批宋金条,还真是不错。
这些黄金上面也有人名、铺名、成色等文字。
也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等重量。
甚至还有十两、八两、三两的金条。
除了这种形制的金条,还有块状的,都是长方形,也就是我们常规说的金条。
这种金条中,有一种很薄,像是片状,只有一两重。
另有一种长方形的金条,更薄,只有一两的十分之一,换算成今天的重量,只有四克,叫金牌。
所以,宋代的一两,约等于现在的四十克。
先前穆小龙拿出来的那三根金条,每一根都是十九克,应该是因为刻字,从而少了一克,原来都应该是二十克重。
那就是标准的二分之一金条,也就是一两金条的一半。
另外,还有一种金页,薄如纸,折成纸张那样,有好几页,所以有此名。
这一批宋金,没有金元宝,这才是对的。
与银子一样,元宝形制的金子,也要到明朝中后期才出现。
所以,即便水浒中的好汉能用得起金子,也不会是元宝形金子,更不是砖形金块,而是束腰板状的金子,或者长方形的金条,或者金页。
这一次穆小龙拿来的东西,是一整套,所以,掂量这些黄金的重量,真的不难。
最薄最轻的金页,应该是一分黄金,也就是一钱黄金的十分之一,一钱黄金是四克,一两黄金是十钱,也就是四十克。
古代的银两换算,在宋代,大体是1两=42g,1钱=4g,1分=0.4g。
当然,都是约等于,其实都是要多一点的。
但是在黄金制品上,你就不要想着多了,不少个几克就算不错了。
比如先前那应该是二十克的三根金条,就是五钱重的金条,就只有十九克了。
其他还有三两的,就是一百二十克,八两的三百二十克,依次类推,一般不会出错。
因为这些金条之上,都有着店铺的名字、人名和重量标记,这种等于信誉保证,一般人不敢玩花样。
而这样有字的金条,价值肯定要高过没有字迹的古代金条。
虽然能够计算出重量,但是陈文哲还是一次次的拿在手中,仔细感受一下这些金条。
一个方面,是不太相信古人的信誉,万一少斤缺两,他不是就会出错?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太信任穆小龙,万一他要是中间造一次假,那就损失大了。
比如束腰板状的腰形金,足足有五十两,也就是两千克,四斤重,这么一枚要是造假,那损失肯定很大。
最重要的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