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宝石变色龙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实,作为碧玺迷的慈禧太后,恐怕在活着时,即已念叨着要在自己未来的墓葬中,置入碧玺首饰了。

清宫档案中记载是这样描述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建陵时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椁下面的金井内,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宝。

自光绪五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陵墓官员曾奉懿旨,先后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宝物。

光碧玺类宝物,就计有红碧玺镶子母绿别子一件、红碧玺长寿佩一件、黄碧玺葡萄佩一件、红碧玺葫芦蝠佩一件、红碧玺双喜佩一件和红碧玺佛头塔一件。

现在这些东西,可都被陈文哲找出来了。

这些有名有姓雕件,进入清宫档案记载的,都是真正的宝物,每一件的价格都很高。

所以,要是认真计算的话,陈文哲找到的这一批宝物的价值,肯定要远远超过百亿。

显而易见,无论是死是活,慈禧太后仍然对碧玺情有独钟。

刚才那两位鉴定师说的很对,清朝时期的碧玺,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而来。

据史料记载,在1900年-1908年期间,几乎每年慈禧太后都会从美国的圣地亚哥,购买好几吨不同种类的碧玺,用于建造殿宇,尤其是粉红色碧玺。

慈禧太后为了购买大量的碧玺,可谓是劳财伤民,每年渐渐的加重对农民百姓的税收。

因此,可以这样说,慈禧太后进口的十分庞大的碧玺数量,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加州。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梅萨平原的伊巴拉雅矿,是一个优质碧玺矿,在19世纪末期即已闻名于世。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巴拉雅矿开采出来的大部分碧玺,都出口到了中国,供清朝宫廷作为首饰和雕刻之用。

该矿产量很大,质量很不错,据说其中一条矿脉,就能开采出6吨多重的碧玺晶体来。

然而好景不长,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王朝的奢侈生活也到此画上了句号,其结果是伊巴拉雅矿的碧玺产品滞销,中国市场告吹,迫使该矿关闭。

一直到最近,伊巴拉雅矿才被重新开发。

虽然重开的矿井产量也还可以,但碧玺晶体的质量,已经大不如前,因而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

从此也可以看出,当年清政府到底进口了多少优质碧玺。

就算按照每年六吨计算,也不用计算几十年,就算十年,也被慈禧太后搜刮到足有六十吨的优质碧玺。

就算制作雕件、首饰之时,消耗一半,也有三十吨的成品吧?

这么多碧玺,优中选优,其中最好的一部分,投入了陵墓的金井和棺材之中,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就算是现在,孙殿英能够保存下来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