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有枣没枣打了三竿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真是官窑瓷片?”

只是一看,陈文哲就是一阵惊讶。

他真没想到,在这里,还真能遇到好东西。

对于陈文哲来说,有时看到一块好瓷片的激动,是完全不亚于看到一件原器的,因为他能看到比原器更重要的价值。

如果是一件原器,普通人是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内里的胎质、釉色等。

而一片古瓷片,却能给一些专业人士,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陈文哲自然是专业人士,也不是普通人,所以遇到了这种经典窑口出品的瓷片,他是最高兴的。

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中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

而陈文哲对于青瓷,可以说有着很深的认识。

加上官窑的很多明显特征,他只是把东西拿到手,就知道,这东西是真品。

这可是太让人意外了,他没想到,有枣没枣打了三竿,还真打下来了一颗千年灵枣。

对于这种青瓷,陈文哲太熟悉了。

拿在手中,感觉胎体细腻,看不到任何颗粒和断裂的现象。

这东西手感极佳,沉甸甸的。

手感佳,就增加了瓷器的庄重感。

由于原料含铁量较高,颜色为紫褐色。

这种北宋官窑瓷器,“胎为灰蓝色,胎皮为灰紫色”。

碎瓷片可以看到内胎,所以各种特征,看的很清楚。

就像先前的成化仿汝窑器,就是因为陈文哲能够清晰的看到其内胎,才能不停地准确断代。

要不然,依靠他猜来猜去的水平,很难断定是什么朝代的东西。

看内胎,这块小儿巴掌大小的瓷片,胎质就很不错,最起码打磨的十分精细。

陈文哲知道,北宋官窑器成型过程中,胎体的各个部位全都切削整齐,坯胎也是精细打磨,没有拉坯时出现的毛茬,也没有切割时留下的刀痕。

再看釉面,这里官窑器的特征,就更加明显了。

北宋官窑由于烧成良好,釉面光亮滋润。

开大山相错的纹片,有少数大片,能从器物的口沿,一直到足边。

小片纹很文静,围绕着大片纹,疏散开来。

由于多次施釉,釉层中攒聚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这就是“聚沫攒珠”,这些小气泡对光波有折光散射的作用。

这块青瓷的釉层玻化良好,显色很正,没有妖艳的青绿色,也没有新瓷漂浮的亮光,即一般人说的贼光。

南河地区的汝窑、钧窑瓷器上的青釉,都带有青色或粉青色,微微闪现彩浊现象,北宋官窑也是如此,达到接近美玉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