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二元配方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地位也可世袭。

元朝廷的这些做法,为促进当时官办手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元朝统治者为满足奢侈的需要,对景镇的瓷业也非常重视。

早在他们统一全国的前夕,就已在景镇设立了专门负责督造官府所需瓷器的“浮梁瓷局”。

瓷局不仅可以优先从官府那里,得到其他窑场难以得到的原材料,而且可以从“将作院”那里得到许多新器型、新画面设计图稿。

在这种情势下,景镇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也许是因为这件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的烧制工艺精湛,在战争过后,它就被放在了浮梁瓷局。

所以,它也算是见证了浮梁那个地方的发展,而浮梁好像就是景镇那边。

这些事情其实不重要,他现在就是看个热闹。

不过,通过这件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他却看到了更多,特别是瓷器发展的过程。

元以前,景镇制胎原料一直为单一的瓷石。

而到了元代,便开始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

所以,难以仿制的元青花二元配方,就这么出现,并被陈文哲顺利得到。

采用这种配方后,元代瓷器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瓷器的变形率,增强瓷器的硬度,提高瓷器的白度和透明度,这是景镇陶瓷工艺划时代的进步。

因为这样的进步,才让元青花大罐、大型梅瓶等等大器的烧制,成为了可能。

还有,元以前,制釉原料一直为单一的釉石。

而到了元代,遂开始采用搓灰配制。

制釉原料改变后,使影青釉的釉色,比宋代的深。

此外,元时还创出了一种白中微带青白、光透如玉、酷似鸭蛋色的卵白釉。

因当时的“浮梁瓷局”曾选用此釉为“枢密院”、“行抠密院”烧制了军事机关用瓷,所以又把这种釉称为“枢府釉”。

这种釉的特点是:烧成范围宽,成品率高,不流淌,不开片。

早期,施以枢府釉的产品,铁的含量稍高,袖色白中闪青;

晚期,施以枢府釉的产品,铁的含量少,白釉趋于纯正,釉面莹润,质量尤高。

卵白釉陈文哲知道,他还真不知道卵白釉是元代发明的。

一般都知道景镇有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四大名瓷,却很少有人知道卵白釉瓷。

现在流传下来的卵白釉瓷,还是不少的。

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卵白釉印花云龙太禧盘”、“元卵白釉印花折腰枢府碗”。

这些东西都是出土于窖藏,特别是卵白釉印花折腰枢府碗,其碗口沿外撇,腹壁上部稍斜直,下部大幅内收折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