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放着主人的日用品,都是些金银铜玉漆瓷器等,武将有刀弓箭马匹尸骨,文官有竹简把玩的器物等。
“交流这些有点瘆得慌啊!”武三脸色不太正常的道。
他们这些捞偏门的,更在意这种事情,如果能不招惹,最好是不招惹,所以他们是真不会下墓。
据武三所知,就算是盗墓世家,谁下墓也是有规矩的。
谷枤
比如父子一伙,那么就肯定是儿子可以下,老子不下。
不是为了什么孝顺、孝道,而是单纯的不信任,为了保险。
下墓很危险,如果儿子遇到了危险,老子就是拼了命也要下去救。
还有,如果遇到了意外,墓穴上面的老子,肯定不会抛下自己的儿子不管,从而自己逃跑。
如果是老子下墓,留儿子在上面看守,那么遇到问题,儿子怎么做,就算是他老子都不知道。
还有,下墓的寻宝,弄上来的宝贝太好、太珍贵、太值钱怎么办?
他老子肯定不舍得弄死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在上面是怎么想的,还真不能经常考验!
这还是父子,如果是兄弟呢?要是没有血缘关系呢?
“陈老板诚意十足,不如我们聊点有用的东西?”这时老周改变话题。
老李直接道:“我说款吧!”
从唐代、元代开始,慢慢的以后瓷器上面,落款的越来越多。
到了明代,特别是洪武、永乐之后,差不多瓷器上落款已经成了标准。
老李说的是管体款,这是官窑器上的题款字体与风格。
各时期的官窑题款,都遵守一定的规矩,体现特有的时代风格,文字类的曰“官体款”。
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同一帝号的,因年度的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目前,学术界缺少一部官体款的年谱,而景镇那边虽然也不全,但是他们收罗的肯定是最多。
这已经不能说是干货,而是真正的秘传。
既然人家有诚意,陈文哲也只能说一些他通过传承得到的隐秘。
比如官体纹,这是指官窑器上的纹式,各时期的官窑器上的纹式都有一定的格式、套路,甚至有图本,明显区别于民窑,也区别于前朝后代,这种东西就是“官体纹”。
书画中有一个理:就是随心容易摹仿难。
有资料表明,官窑工匠是细致分工的,同一图案文字,不知要书画多少遍了,胸有图文了,下笔如有神。
原来陈文哲通过梦中沉浸式体验学习制瓷,他可不是专业学习一种瓷器的制作,而是学习所有瓷器的制作。
比如基础制瓷,当时学习的时候,可不止是一个朝代的瓷器,而是历朝历代以来,所有瓷器的制作,他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