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雅、秀、精、纯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除黄釉外有娇黄(浇黄)、明黄、姜黄、淡黄、米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数种颜色。

这组十二色菊瓣盘中的明黄釉,黄中泛绿,鲜明眩目;

姜黄釉,色泽深浓,坚实沉稳;

米黄釉则黄中泛粉,色调柔和。

从那么多黄色釉中,调制出合适的几种特色黄釉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还要让这些特色黄釉,特征更加明显。

想一想,只是一种黄中泛绿的明黄釉,就不容易烧制。

幸亏先前试烧过,让陈文哲明白他先前通过隋侯之珠学到的传承经验,都很有用,也是正确的。

所以,现在调配其釉料,也没有过多担心,只要是他烧制出来的瓷器,大体都不会太差,万一不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大不了调整一下配方,多烧制几次,反正现在他也有时间。

所以稳妥起见,他还是要多做几件。

这一次,他能想到的黄釉,全都调配出来,等全都烧制成功之后,再选择最漂亮的组成一套。

做完黄釉菊瓣盘,在做白釉。

雍正菊瓣盘中有一件白釉菊瓣盘,细白润洁,白如凝脂。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认为是最容易控制的,其实不然。

因为所有的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氧化铁。

烧成之后,会呈现出或深或浅的青色调。

必需把胎釉中的铁元素降低到0.75%o以下,才能烧出纯正的白色。

雍正时期的白釉,没有添加任何呈色剂,只是将胎与釉中的铁,降低到最底限度,再施一层高质量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

白釉瓷器胎土的精纯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点杂质,就会影响釉面的纯净。

陈文哲最不担心,也最省心的一道工序,就是胎土,因为现代很多泥厂,可以根据他的需要,调配出完美的胎土。

所以,只要把握好颜色,制作白瓷还真不难。

“需要变化一些了,也要小心一些。”

做完白瓷,陈文哲感觉需要来点有难度的,所以这一次他选择调配胭脂紫釉。

雍正菊瓣盘中有一件胭脂紫釉盘,色泽艳如胭脂。

而这种胭脂紫釉是清康熙年间,由西方引进的一种以金为呈色剂的红粉低温釉。

雍正时发展到极至,有深、浅两种,较浅的近乎于粉红,俗称胭脂水。

较深的接近玫瑰红,俗称胭脂紫。

此盘釉汁深艳细腻,光润匀净,较胭脂水釉更加深浓泛紫。

清代的胭脂水或胭脂紫釉,均为官窑瓷器,因数量稀少,故极其名贵。

这个陈文哲做的多了,做起来也没有难度,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