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567瓷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里整整15天。

中间他昼思夜想,从器型到色彩,从尺寸到图案,从土质到工艺……

图纸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的成品令评审专家惊艳。

所有专家认为,他的作品代表了传统手工制瓷的最高水平。

尤其难得的是,数百件纯手工烧制的瓷器,竟然不存在色差,完全一致。

前辈们已经把官窑瓷器做到了极致,我们只有努力,才能做出一些与先人遗珍神交的器件,能做成则此生无憾。

这是大师的原话,而这也是陈文哲的目标。

学习到这位大师的技术,陈文哲感觉提升很大。

这一次他可不止是学到了胭脂红瓷器的烧制技术,最重要的是学习到了柴窑相关技术。

陈文哲很早就知道,铜红釉,或者说是釉里红的烧制,跟柴窑的温度有关。

所以,烧制胭脂红也不能例外,既然能够轻易烧制成功胭脂红瓷器,那自然就对烧窑有着重要认知。

也是此时,陈文哲才深刻意识到,柴窑就算是在现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制瓷手段。

做的瓷器多了,陈文哲越是明白。

一窑瓷器能否烧制成功,关键要看柴窑,再就是配合柴窑的把桩师傅。

有的老师傅仅凭肉眼观察火焰的状态,就能准确判断窑温。

可是,一名合格的把桩师傅,至少要经历几百窑的磨练,才能真正驾驭窑、火、胎、釉之间的关系。

这是柴窑的缺陷,但是传统柴窑烧制瓷器,因为时间长、瓷化程度高,烧出来的瓷器更加温润柔和,能更好地展现瓷器本身的质感和色彩。

因此传统柴窑是气窑或电窑,所无法取代的。

而且,传统柴窑使用马尾松作燃料,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柴窑瓷器的安全性非常好。

近些年,随着人们更加重视传统工艺和安全,柴窑瓷器的需求量大增,景镇也出现了不少新建的柴窑。

柴窑技术能传承下来,但是培养一个把桩师傅,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要十年二十年。

因此单靠私人瓷厂可能难以保障,这时就需要国家多想点办法,培养一下年轻人。

当然,这些用不着陈文哲操心,国内陶瓷制作从来没有断代过,只不过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罢了。

现在就算是为了追求利益,柴窑应该也失传不了,因为有市场啊!

烧制三十个小时,烧制完成之后,还需要冷却两天。

如果不是陈文哲是土豪,修建的起大量柴窑,也有很多人帮着他烧窑,他还真玩不转。

也幸亏他建的柴窑,只是烧制他的作品,要不然,作品多了,还是没有人帮着烧制。

这又是柴窑的弱项,烧制柴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