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上的浮雕。
这样的瓷器,只要看工艺,你就知道,普通工匠是绝对做不好的。
所以,这种瓷器只要生产出来,就是精品。
如果能够流传到现在,那就肯定是珍品。
这种等级的瓷器,看的肯定是手艺。
手艺好,工艺价值就高。
有时候年代反而不重要,特别是一些高古瓷,如果工艺不行,就算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没有多少价值。
当然,如果在这些顶级工艺之上,还能施加一些特殊的釉色,那就更好了。
像是绿釉剔花,这种工艺与白釉剔花一样,只是需要先高温素烧,然后施绿釉,再低温烧一次。
白釉褐彩剔花,是宋金时期定窑的产品。
漂亮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梅瓶,初看上去很像是剔花,实际却是改进品种。
聪明的工匠,没有按照常规剔除花纹轮廓外的化妆土,而是在花纹内的白色化妆土上敷褐彩。
这是对剔花工艺加以简化和改进,虽然没有剔刻,却有剔花的视觉效果。
辽代的剔花瓷和中原地区相比,露胎不多,胎色为灰白或土黄色。
色彩的明暗对比不强烈,似乎在追求一种平和柔美的风格。
辽代的剔花瓷中的代表作,是辽代白釉剔花玉壶春瓶。
这是晋北窑场生产,器型为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
造型倩丽,密密的纹饰裹满全身。
六组弦纹,将花纹清晰地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如意云头纹;
第二层是辽代瓷器上很少见的凤纹,凤作侧面飞翔状,凤头很大,大眼勾喙,五根长翎尾简洁整齐;
第三层是宋元时期瓷器上,最常见的卷草纹;
第四层是荷花水波纹,风吹水动花摇曳,充满了情趣;
第五层是莲瓣纹,此瓶是粗犷与细腻、华美与朴素的结合。
这样的瓷器,这样的工艺,就算是瓶身有明显的裂纹,曾经补过锔子,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这种等级的瓷器,随着时代变迁,技术却是在退步。
比如到了辽—金时期,黑釉的剔花玉壶春瓶,其瓶身就只剩下三层纹饰。
一般主题纹饰同样是凤,只是由于流釉,花纹有些模糊。
这种水平,跟辽代已经没法比。
手艺人,在盛世之时,肯定能做出更好的瓷器,毕竟能安下心来学习、工作。
归根到底,整个剔花工艺,不管是怎么剔花,都属于雕刻系。
这种手艺,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绝对学不好。
这些古瓷上的刻花、划花、印花、剔花工艺,说起来都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