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与时俱进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1960年成立了神都工艺美术工厂,内设一个花丝车间。

1971年又成立了神都首饰厂,也是在此时,陈文哲才发现,不止是他想着利用这种顶级工艺,成立首饰工厂,原来国家早就在做。

只不过,好像这种工艺的奢侈属性,他们没有发挥好啊!

再加上时运不济,或者是被人针对,反正是到了改开之后,它反而消失了。

明明有着最顶尖的工艺,最奢华的属性,却没有打造出最顶级的奢侈品品牌,这就是对于顶级工艺的浪费吧?

当然,运营不行,工艺却属于真正最顶级的。

上世纪50年代,经国家批准复制定陵出土的皇冠、凤冠,就由神都花丝镶嵌厂研究室薄世友等主持制作。

工艺精细度和仿真度,都获得文物、考古专家好评,仿制作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1985年,神都首饰厂以故宫太和殿内皇帝宝座、台基、屏风等为原型,制作了银花丝镶嵌的《金銮殿》工艺美术品。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

从那时起,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一直到2001年神都工艺美术工厂、2002年神都花丝镶嵌厂先后破产。

自从神都花丝镶嵌厂破产后,原有1000多职工,现在仍然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仅50人左右。

继续从事花丝镶嵌制作的艺人,多是自己组建生产作坊。

原神都花丝镶嵌厂厂长,开创的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

原神都花丝镶嵌厂副厂长,开创润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他们公司的几位技师,年纪均在50岁以上,也就是说,厂里已经见不到年轻人。

现在花丝镶嵌方面的很多工艺,已经失传了。

由于花丝镶嵌工艺制作难度大,程序复杂,且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熟练工匠后继乏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但是,在2007年4月,花丝镶嵌工艺被列入了神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8日,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目前已经有国家级传承人,像是最近的一件作品《天坛祈年殿》,就是花丝镶嵌传承人王树文的作品。

陈文哲还真没有想到,这种工艺居然是现代工艺最好。

所以,与时俱进这个词,在什么时候说都是对的。

虽然花丝镶嵌工艺历经磨难,但是最终还是发展了起来,而且还是蓬勃发展。

陈文哲也真是没有想到,他只是因为制作景泰蓝,稍微研究了一下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