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五大名鼎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但是和后母戊鼎都是在中央博物馆收藏的毛公鼎,却被同期运到了弯弯,现在为北台故宫三大国宝之一。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合理推测的话,极有可能因为后母戊鼎的重量和体积太过庞大,难以运输,而被工作人员放在了最后,才准备搬运。

而毛公鼎相对体积较小,重量也只有34公斤左右,于是率先搬上了飞机。

而之后的后母戊鼎因为太重,也有可能因为遗漏的缘故,最终留在了大陆。

这个说辞,得到了时任北台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的承认。

1996年,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访台的时候,秦孝仪就同李先登说过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当时,因为后母戊鼎太过巨大沉重,而当时的起重设备,不足以支撑其重量,致使无法运送至弯弯。

但是也有人怀疑其解释的真实性,毕竟后母戊鼎先发现在安阳,后来才运送到金陵。

如果没有合适的起重设备,那后母戊鼎如何从安阳到金陵?。(本章未完!)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五大名鼎

不管原因是什么,后母戊鼎终于停止了四处奔波的命运,最终被收纳在了国家博物馆之中,成为了内地十分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众所周知,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鼎”,而其改名的原因则来自于1976年的一次考古经历。

当时,在安阳的妇好墓出土了一样文物,后命名为“后母辛鼎”,该文物样式和后母戊鼎应系数同一系列。

而妇好则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自此便可以得出一个推测。

“后母辛鼎”和“后母戊鼎”均为当时商朝王后的陪葬品。

那么“后”字,则有可能指代的是“王后”之意。

那么,按照原来命名的“司”字所称,显然有点不符合命名逻辑。

于是就有专家提出,这个字也许不是“司”字,而是“后”字。

但是支持“司母戊鼎”之称的学者,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认为,“司”字也许指代的是“祀”字。

同时,“司母戊”的意思也许是为母戊(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而祭祀所制造的青铜器,也符合当时青铜器的用途。

在争论了将近四十余年之后,“司母戊鼎”于2011年,由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虽然其流传度,并没有“司母戊鼎”要广泛,但也是一种考究进步的象征。

坊间对蒋党运送国宝过程中,偷偷遗落了许多宝藏在民间各处,传说很多。

甚至有许多诈骗组织,以此为理由,来实施行骗。

其实,从上述的三个国宝级的宝物的去留,便可以看出,四九年将大量宝物运送出去,是一种必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