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名扬四海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居住于周朝南宫一带,因居地为氏。

大盂鼎铭文显示,盂作为南宫括的孙子,在周康王时受命掌管军政、诉讼。

而小盂鼎铭文告诉我们,盂曾统帅军队讨伐鬼方,获得大捷。

周昭王时代的中方鼎铭文有“唯王命南宫伐反虎方之年”,这里统帅军队讨伐虎方的统帅就是盂。

出土于南河平顶山应国墓地的柞伯鼎,也是昭王时器,其铭文也有“王命南宫率王多士”。

有学者认为,柞伯鼎的南宫,也是南宫家族重要成员。

西周晚期的南宫柳鼎表明,南宫嫡系至厉王时,仍执掌周王室军队后勤事务。

除了嫡长一支留在宗周外,南宫家族的旁支被分封在今北湖随州一带,是为曾国。

2011年,北湖随州叶家山西周大墓惊现世人,其中111号大墓出土了一件簋,铭文为“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

考虑到叶家山墓群,多为西周时期曾国公室墓葬,簋的器主人犺应该是一代曾侯。

因此,曾国应当是南宫氏家族的一支分封于此。

2014年公布的一组青铜钟,证实了这一点。

这组青铜钟早在2009年,就在随州曾都区文峰塔出土,属于春秋时期曾国遗物。

其中的曾侯与钟a1铭文开篇写道:“伯适上哲,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逝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

这里的伯适就是南宫括,括与适在古籍中通用。

铭文直接证明了,曾国是南宫家族的后裔。

而南宫括本人,也参与了建立曾国的活动。

西周时期,贵族家族一支在王畿内任职且享有封邑,另一支外出就封为外服诸侯,见诸史籍者寥寥无几。

如周公旦,长子伯禽出封曲阜建鲁国,而次子君陈袭爵世代为周公;

召公奭,一支出封蓟(今神都房山琉璃河)为燕国,一支袭爵为召公。

西周时期的曾国,肯定没有多少人知道,因为不如齐鲁有名,也不如燕赵有名。

但是,到了近代,我们就应该多有了解了。

因为曾国出土的大墓,真的不少。

比如刚才提到的春秋时期的编钟,就出自曾侯乙大墓。

这也算是现代,我们最了解的一位曾侯了。

北湖随州,扼北进中原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

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楚国问鼎中原必经之处。

从地势看,随枣走廊和南阳盆地作为当时南北要冲,又是华夏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交汇之地。

到了战国时,曾国只不过是一个小诸侯国。

由于它实在太渺小,以至于在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