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古埃及岩画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第二阶段是牧养公牛时期,约公元前3500一公元前1500年。

第三是马时期,时间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纪。

第四个时期是骆驼时期,约始于2世纪。

这四个时期,划分的十分有特色,也直接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在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对比一下,陈文哲手中的石板象形文字,最接近非洲文明。

只不过,象形文字在根本上就是图画。

所以,要真的严格区分,跟其他地区的岩画,或者说是象形文字,都有相同点。

比如古印三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三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

世界上最古的岩画,可追朔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而且风格也各自不同。

根据风格,印三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

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

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

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桉化的,几何形的。

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最主要的是,古人都特别重视自己驯养的野兽。

所以,不管那一地区的岩画,或者说是象形文字,都少不了兽形。

比如大汶口文化,这以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

因首先发现于齐鲁泰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南河。

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

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最起码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都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

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桉可以判定,万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花纹符号。

当然,兽形的岩画、字形,也都不少。

再说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个跟其他象形文字,区别还是很大的。

就算是很古老的类似岩画的象形文字,也是有其文明特点的。

像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经过上万年前的图画、花纹发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产生成体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