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楷书鼻祖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一块石碑更加古朴,也好像更加出名。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这是《乙瑛碑》?不对啊,这怎么是楷书,我记得没错的话,这块石碑应该是用隶书刻的吧?”

“对,这是《乙瑛碑》,但是不是普通的《乙瑛碑》,它就是用正楷刻制的,有人说它才是真正的钟繇《乙瑛碑》”

说到这里,李天强更加的得意。

不用说,这块石碑争议肯定更大。

陈文哲看字迹,倒是感觉像是钟繇的正楷。

但是,这块石碑太出名了。

人家刻制的时间,那时钟繇好像才三岁,所以说这绝对不可能是钟繇的真迹。

但是,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说《乙瑛碑》是钟繇的作品,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在这里,就要重新说一下钟繇的成就。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

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锺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

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由此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

据宋代陈思《书苑菁华》记载,钟繇少年时就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

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

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

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