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拓本作伪

作者:疯神狂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知道碑帖作伪,也不过是那几种常见的方法。

拓本作伪,大体可分为碑石即为伪物、非为原拓而为翻刻本、以晚拓充早拓几种情况。

鉴定碑刻拓本,先要看碑刻名字是哪一朝代的。

如金石书中查不到,不包括新出土碑刻和宋元以后碑刻。

碑刻署年与书法风格,又出入较大。

这些都需要警惕,看是否碑刻本身即为向壁虚造。

在《增补校碑随笔》等书中附有伪刻碑刻目录,可供收藏者参考。

确认是原拓(或翻刻),则要与确信之原拓进行逐笔逐画的校刊,方可辨之。

如《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翻刻本明代最多。

还有并非彷自原石的,有整石本,亦有横刻帖本。

如长安碑林博物馆就藏有一明代横刻帖本,为横长方形3石,每石高66厘米,长159厘米。

翻刻本最明显的硬伤,是第4行「佛道崇虚」的「道」字。

前缀部上两点笔画未中断,而原石是中断的。

另外,古碑多有残泐,而翻刻碑石往往也敲敲砸砸,以模彷原碑的石花与泐痕,但较之碑文,犹显呆板而不自然。

相比翻刻,还有技术难度更高的,主要是以晚拓充早拓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也有几种常见方法作假。

当然,也有现代人常用的方法。

之所以先用这几种方法鉴定,肯定是先挑选出现代作品,因为就这种赝品,最不值钱,也毫无艺术价值。

陈文哲最熟悉的碑帖作假方法,应该是嵌蜡填补,涂墨考据。

碑刻不同时代都会有一些损泐(考据),有时还有一些后人题识。

如南朝宋《爨龙颜碑》,碑石上先后有道光初年阮元跋、道光七年知府口口建亭记跋、道光十二年邱均思跋、光绪二十八年杨佩跋。

作伪整拓,往往是将碑上晚期题跋,用蜡填平再拓,以充早期无跋本。

但这种伪本,又往往未将道光以后损泐笔画一一填平,逐字校刊则可发现。

又如东汉《曹全碑》,乾隆年间首行「乾」字左半被挖,成「卓」形。

神都大学图书馆藏有成丰、同治间拓本,虽将「乾」左半改动修复成原状,但成同中已损的第10行「月」等字,并未同时改动,露出作伪马脚。

填蜡作伪往往单从填蜡处甚难辨别,但涂墨本在考据字的正面涂上的墨色,会与原来拓上去的墨色有细微差别。

特别是未装表的涂墨本考据字背面,往往发现涂墨渗透宣纸的情况。

正常的拓本,背面往往较洁白,很少拓墨渗透。

另外,为了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