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起兵谋反,意图效仿父亲当年故事。
而身为皇帝,最忌惮的就是儿子弑父夺位!
武媚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治能不生气吗?他冷声道:“你说这话到底是何意?往朕心口捅刀子吗?”
武媚娘却是半点也不退让,她咄咄逼人:“臣妾说这话就是担心陛下犯糊涂!对女儿要宠,对儿子要严厉,当年大哥闹成那样还不是被父皇给宠的?你是想被儿子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你退位,还是宁愿夺了他太子之位,让他做一个普通人,避免再闹出父子骨肉相残的惨剧?”
李治怒道:“事情何至于到如此地步?你希望你儿子是那种为了这个位置而做出悖逆之事的人?他要抢这个位置也要先对付我,与你何干?怎么着他也不会对你这个亲娘怎么样吧?”
“那可说不准,这两年你没见他是如何在朝堂上跟臣妾对着干的吗?他哪里还把我这个娘放在眼里?他对你那帮恭敬谦逊,是因为你是皇帝,他不能不恭敬谦逊,若你不是皇帝,你看他会不会这般老实!”
虽然武媚娘的话带着赌气的成分,但李治却是不能不承认她说的无不道理,当年他还是皇子的时候隐忍得足够深才能笑到最后,否则下场不会比大哥李承乾好多少。
当年父亲是一代雄主,他心里很清楚,父亲的心思是怎样的,做太子的不能太聪明,不能太能干,但也不能太窝囊。
太能干了父亲会担心儿子的风头盖过他,会担心自己还没死就被儿子赶下台去,晚景凄凉!如果太子太窝囊了,父亲又担心自己死后太子驾驭不了大唐这家庞大的马车,这就是太子难当的地方,如果把握不了分寸,早晚都会大难临头!
李治很理解父亲当年的心态,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心态。
儿子李贤很聪明,很能干,几次监国期间都把国事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知道团结朝臣,很有贤名。
李治一直担心李贤聪明反被聪明误,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于是就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到最后被这些迷失自我,忘记了身为儿子和臣子的本份,迫不及待的想要主政,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大哥李承乾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翌日。
李治在紫宸殿处理奏章,武媚娘在一旁焚香煮茶。
一个小太监抱来一摞奏章,“陛下,这些都是门下省送来的奏章!”
门下省的奏章大多都是下面的大臣、勋贵和皇亲国戚们上奏的,这些奏章基本上都是弹劾某人的,当然有资格把奏章送到门下省的只有少数人,多数弹劾奏章还是需要先送到御史台。
武媚娘抬头一看招手道:“陛下那儿的奏章够多了,陛下身体刚复原不久,不宜太过操劳,先拿过来给本宫看看!”
“诺!”
奏章放在了茶几上,武媚娘靠着茶几拿起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