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喜悦道:“大公子,太史慈将军真是天生的水军将领。”
袁谭也很高兴,不愧是太史慈,加以训练,就完成了从陆军到水军的转型。
身边赵云等将领,自愧不如。同时也是松了口气,毕竟若是太史慈不行,肯定还要从他们里面挑人。简直是赶鸭子上架,自己个就知道自己个不行。
“文和,你在荆州待过,见识过荆州水军,子义的调度如何?”
贾诩郑重道:“尚需很长时日。”
众人并不感到这是在贬低太史慈,就连太史慈自己取得了长足进步,却也越发感到不足。
是有这个水战的天赋,但没有数年的磨砺,也无法真正成大器。
毕竟这不是陆战,便是有满腔热血,摸不着敌人,也只有败北的下场。
其他将领不说是旱鸭子,也没有过指挥舰队的经验,只会游泳是当不了水军将领的。
袁谭深深点头,“江东十二虎臣,水将如云,个个都能够在水战中独挡一面,只靠子义一人,身单力孤,恐难以抵挡他们。”
随着他的目光看向赵云等人。
陆军将领们个个有些慌,谁也不想转型。
袁谭也并没有说什么,不过越想越觉得独木难支。南征江东荆州,水军就太重要了。
一将难求。
贾诩将这一切看了眼里。
时夜。
神策府。
袁谭正说回后宅休息,贾诩来了。
“文和?”
贾诩一礼,神情疲惫中又有振奋,“大公子,属下回来后,翻阅了南边的情报。江东的将领,大部分都擅长水战,然当地士族出身……。”
“是啊。”袁谭重新坐下,示意贾诩也坐,示意上茶,道:“看来咱们想到一起了,我思来想去,水军人才难求,全都在江东手中。”
这也是江东能够在三国时代坚持到最后的主要原因,随着水军人才凋零,东吴才结束了生命力。
贾诩道:“但江夏有一个叫甘宁的将领,此人前些年纵横长江,人称锦帆贼。只用些许小型战船,就让荆州水军江东水军一点办法都没有。善于指挥水战,本身武艺高强,水性也十分了得。”
“刘表无法消灭他所率领的水贼,不得不设法招安。”
又道:“属下汇总了一些零散的情报后发现,这甘宁是水战的大人才,以一当十,如果能够将其收入麾下,加上大公子战舰之先进,远超其他势力,足以与江东水军抗衡。”
袁谭马上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有办法劝服?”
贾诩打开了一卷竹简,“根据江夏镇情报卫送来的信息可以看出,江夏主将黄祖和甘宁不和……。”
好像有这么一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