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金銮议事

作者:宁溪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张军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晟,李晟端着茶粥在那看,好像在分析里面都放了什么。

“依节镇的判断,如实说来便是。”李勉吹了吹茶粥,美美的喝了一口,揪着胡子回味了一下。

“臣,是外臣,枉议诸相之事,怕是不妥吧?”张军不太想掺合这事儿。

“说来便是。”李适看了张军一眼。

张军舔了舔嘴唇,想了想点了一下头:“那,臣便依己之见枉作论之,是与不是,还请陛下,首相多有担待。”

李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张军说:“依某的所见所闻,私以为,魏国公历练丰富,政绩斐然,节制地方牧守有为,但却不适为相。

臣以为,巨唐不缺英才,陛下亦不缺良相,用人之道,不外乎知材适用,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增益其功。

据此,臣以为以魏国公为相,不若以魏国公掌户部更宜,正是魏国公之所长。”

其实三省六部的长官,理论来说都是宰相,但宰相也分高低,也就是话语权的问题。李适说的为相,那就肯定不是普通宰相了,大概率也是首辅之类。

但是张军真的是不认为张延赏能干好这个工作,历史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他是个妥妥的辅助型人才,是干实事的料,但是你让他高高在上面做一些框架性的工作,那就不是他的能力可以支撑起来的了。

胸襟和大局观不够。

“郑国公如何?”李适又问了一句。

“郑国公……”张军犹豫了一下。

他不知道为什么李适会突然拿这件事情来询问自己,按理说,这是皇帝和首相李勉的权力圈儿,是重大事务,怎么可能容别人,尤其是一个外臣来给什么意见?

但偏偏就是这么随意的问出来了。

“臣对郑国公不甚了解,但依以往诸事行判,以郑魏二国公相较,臣推郑国公。

臣以为中官至三省诸部监,外官及各道府州,均已不适因功循赏或以资历背景论断,都应因才适用而进行选择。

便以郑魏二国公而论,魏国公以臣之见,长处为实务理政,更适辅助之职,而首相,首辅等,均需眼界胸襟,需有统御大局之魄力。”

李晟全程一另事不关己不搭不理的样子,在那津津有味的吃茶粥,李勉看了他一眼,垂目思索。

李适眨了眨眼睛,又问:“张卿急于还府,可是因为尚结赞?”

“尚结赞此次无声无息,掩大军于鸣沙,手控安乐与东皋兰,却是来意不明……某以为还需三思而行。”

李勉劝了张军一句:“军力不明,来意不明,五军不明其三,又正逢冬月酷寒,不妨待明年春暖时分再为行事稳妥一些。”

“节镇可探得那尚结赞是在安乐还是东皋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