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镇。”兴奋劲儿一过去,霍仙鸣的智商又重新占领了高地,皱了皱眉头,看着地图对张军说:“如此规划,节镇可知需钱几缗?钱从何来?”
这可不是小工程,需要修的路何止万里。
凤翔府修筑的道路霍仙鸣当然去看过,宽阔四十余步,以石垫基三尺,夯土填充上覆碎砾,以双层竹条结网,再浇灌‘水泥’,坚硬平滑。
因为有炸药,开山辟石再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炸下来的石头正好填充地基,所以道路修的又宽又快。
最主要的,人力不花钱,而且可以‘不计损耗’。战俘嘛,只要不虐待就算是得体了。
战俘的人力还是不足,其他的就以各州县的徭役填补。
历来都在说徭役的不是,说是封建皇朝压榨剥夺拿百姓不当人什么的。其实未必,只不过就是以今日看去年,站着说话腰不疼的马后之炮。
秦役修筑长城,保中原大地何止千年?
汉役戍边,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义务兵,所有的男人都要至少去边疆保卫国家一年。
隋役大运河,使整个国家水渡通畅物资调运无阻,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唐役以杂役为主,役期也比汉隋短,每个壮年每年要在县里干二十天,干修桥补路疏通水利这些。这不应该吗?
造成冤声载道的原因不是徭役本身,是那些中间商,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平和愤怒还比古代少了?
凤翔修路花的钱其实不多,材料就地取了,人工只需要些粮食,也就是水泥的制造运输需要一些钱,但也是内部价格。
而且水泥厂可以就近成立,事实上成本也不高。修这一圈公路,都建了八九个水泥厂了,以后都是财源。
主要是这会儿一直到阿拉善地区都不缺水,大河遍地都是,水力不是问题。
水泥的烧制关键就是粉碎和磨制搅拌,只要有大型水力设施建厂很简单。
当然,所有这些霍仙鸣不知,皇帝也不知,自然也就以为张军修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听到霍仙鸣关心的问话,张军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笑了笑:“筑路修桥诸事,不能以花费来算,要算军务,算国事,算利在千秋。
若巨唐能处处通达,大军辎重悉数朝发夕至,大监以为如何?”
如何?那当然好啊。霍仙鸣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不是现代人才懂发展受制于交通,古人更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比如整个大江以南羁糜无数,年年叛乱不断,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嘛。
朝庭的部队过去一次太难了,驻军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容忍,怀柔。物资跟不上。
支持南诏,支持西越,支持姚爨杨诸姓,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以夷治夷,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人,慢慢的王服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