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给发配到了雷州去,职级也一降到底。
然后,又坐陷元琇私入广州,鼓动李适把元琇给杀了。赐死,一了百了。
杜佑和元琇之间是什么关系张军不知道,不了解。杜佑也没有解释什么。这也是张军能大大方方把信给霍仙鸣看的原因。
杜佑就是说,元琇这个人善理财,清正公廉,自从他担任度支使,国无横敛而军旅济,这么去边远地区当一个司户太可惜了。
而且朝中诸臣经过这一次,对漕运诸事就会更大胆,也会看护的更紧密,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情。
杜佑当了好几年的岭南节度使,对那边的情况相当掌握,说怕是元琇一去,回来的希望太渺茫了,所以才给张军写了此信。
岭南在大唐可不是什么正经地方,蛮荒之地,流放罪犯的主要场所,雷州就是现在的雷州,处在岭南最南端,与琼州隔海相望。
偏辟荒芜野蛮落后。
“此事,大监如何看待?”
“陛下已经决定,某……亦无办法,节镇或可劝动陛下,某等难成。某等,不可有思想。”
跟在皇帝身边的人,是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的,他们只能做传声筒。也许皇帝会有些询问,他们也必须得不偏不倚,只分析不判断。
当然,中间夹点私货这种事儿是避免不了的,但要看时机,也不能太明显,涉入太多就是找死。
这事儿皇帝已经做了决断,公文都发到尚书省了,霍仙鸣他们就不能再有任何的表示,必须不知道,全忘记。
但张军做为外臣,事后知道是可以理解的,发表见解劝劝皇帝也是正常的,不会遭忌。外相嘛,自然也有议论朝政的权力。
张军想了想,摇了摇头:“以滉判度支,不妥。某推荐泌入朝为相,持此要务。”李泌这会儿被李适派去主持陕虢行营,有点大材小用了。
陕虢都知兵马使达溪抱晖毒杀了节度使张劝,私代军务,要求李适授与他节度旌节承认他继任节度使。
陕虢节度是长安的东大门,不容有失,李适就让李泌去陕虢主持大局,处理达溪抱晖的事情。
要说这个抱溪达晖也是个傻子,根本看不出火候来,在这会儿还敢造反,也只能说一句人傻胆大了。
李泌连兵都没带,过去劝说一通,达溪抱晖就带着老婆孩子跑了,连挣扎一下都没敢。
张军感觉李泌去当一个行营节度使实在是太浪费了,而且现在也用不着在京畿周围继续布置这么多兵营。
于是就想趁着这个机会举荐一下,让李泌赶早入朝为相,持度支事。
主要是韩滉这个人,忠心是忠心,打仗也可以,就是有点暴躁,有点贪心,确实搜刮地方很厉害。
人都是有缺点的,张军并不认为这些人不能用,但也要看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