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不是凭空臆测,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风气如此,因为那个时候如果你是太监或者有太监的特性,你会被嘲讽甚至失去你的一切的。
说这个不是曹孟德,而是公孙恭....
公孙恭就是因为受了重伤,导致自己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且没了胡子,所以就被自家侄子给弄了下去。
这个东西,你去哪儿说理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汉朝的宦官能混成什么德行。
但是相比较于汉朝,另一个大一统王朝唐朝那可就厉害很多了,如果非要说的话,唐朝才是宦官权利的巅峰时期。
汉唐之间经历的各种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其实每一个王朝都会借鉴和避免前面的问题。
所以鉴于汉朝的问题,那外戚出现过不止一次的废立皇帝,而宦官也是皇帝们在上位之初平衡权利保证生命安全的必备之物。
所以在唐朝,权利慢慢的就真的落入了宦官的手中了。
而这也证明了一件事情,什么叫做过犹不及。
在得到了权利的宦官干的那是丝毫不比外戚更加的差劲儿。
比如唐宪宗和唐敬宗就是直接没在了宦官的手中的,而唐代宗害的管太监叫做尚父。
哎呀呀,就这称呼,在明朝被叫上一声大伴儿就感觉到刺激到不行不行的宦官们怎么想,也不知道会不会流下哈喇子。
而造成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因为唐朝的宦官不但可以照顾皇帝的衣食住行饮食起居,更是可以入朝为官,甚至掌握兵权。
而那位尚父也就是著名宦官李辅国了。
相比较于李辅国,便是明朝巅峰的魏忠贤和刘瑾也真的是拍马不及的。
北宋的军事最高组织叫做枢密院,狄青岳飞他们就是在里面担任过要职的。
而在唐朝,枢密院,神策府这种要命的存在都是被太监或者说宦官所把控。
有人有钱有兵马,还有势力,这玩意你会把皇帝放在眼里?
并不会,甚至于你手底下的那些将领会把皇帝放在眼里?
说实话,其实慢慢的也就不会了。
这也是后唐的武将藩镇越来越难以掌控的原因之一了。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武将,说实话你要是和他说忠心,这实在是有点扯淡。
顺风浪逆风投这种事情在唐末尤其是五代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石敬瑭前脚卖了燕云十六州,守将后脚就和契丹人聊天叫爸爸了。
这件事情几乎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盛唐的终结乃至唐朝的灭亡,而这也同样导致了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的宋朝老赵家发现这事情不对了。
面对藩镇之祸和李辅国这种神一样的太监,他们选择了另一个过犹不及。
一手杯酒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