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故而有四民,为士民、商民、农民、工民。
又有《缁衣》中写道:“礼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可见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依附,无法分离。
故而,民并非修士。
苏洵的一番慨然大论以及引用,说的是毫无破绽,焦天瑞无法提出更多的辩论。
他没有办法从苏洵的话中找出破绽,加以攻击。
这番言论中,苏洵回答的天衣无缝,没有留下任何的机会给他。
他只能点点头,无法提出论点,他的辩论便是站不住角。
兄台可还有什么疑问,尽可提出,苏洵淡然一笑。
焦天瑞开口道:“请阁下出题。”
他也并非败给苏洵,倘若苏洵出的题目,他能够辩论,甚至找出破绽,让苏洵辩无可辩,那么他便与苏洵打成平手,两者便会再次回到起点,继续辩论。
当然,若是苏洵提出问题后,焦天瑞无法作答,则会面临着淘汰。
这便是辩学的规矩,以辩倒对方为主,可以灵活的运用所学的一切。
当然,这种辩学看似轻松,实则需要涉猎太多的书籍。
因为从书籍上论证出的道理,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所以提出疑问,不让对方有辩论的机会,便是辩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既然兄台没有疑问,那么我便出题了。
兄台,我所出的题,非是解惑,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
但说无妨!焦天瑞正色道。
苏洵缓缓道:“天地之初,厚德载物,以元气哺育后人,以仁义教化世人。”
故而,万物皆有律,万物各有形。
敢问兄台,何为川!
焦天瑞一听,当即朗声道:“川,如川之流,脉络分明。”
那何为德,苏洵继续追问。
敦厚其化,盛大无穷,此天地之德,故而有厚德载物。
那么敢问兄台,人又以何立世。
以信义为根本,以德御物。
兄台以为,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焦天瑞连忙开口道:“君子者,心中坦荡荡,小人者,心中戚戚。”
看到焦天瑞对答如流,苏洵皱了皱眉头,他的目光看向焦天瑞,发现他脖颈处微不可查的露出一道唇印,露出笑容。
他心中默默道:“原来此人也是心口不一,走烟花串柳巷的人。“
兄台以为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苏洵继续问起。
自然是君子,我所作所为,光明正大,自然是君子,焦天瑞不假思索道。
那兄台脖颈处的红唇印作何解释,苏洵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