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什么事来呢。
况且还有清军在侧,杨展不愿意去招惹大西军残部,一种直觉让他觉得这伙人很可能什么都不顾。
所以现在会谈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杨大哥你觉得大西军从入蜀之前人人欢迎,到后面人人惧怕,发生了何事?”
“自是全赖张献忠滥杀无辜,一盘好棋下成了臭棋。”
秦祚明走了两步:“杨大哥,你说的对,也不对。”
“怎么呢?”
“在地主阶级策动的叛乱面前,张献忠用地域概念代替了阶级区分,把四川官绅的敌对行为,误认为是“蜀民”的忘恩负义。
不加区别地滥加剿杀,结果造成了自己的孤立。
你发现没有?在张献忠施政的后期,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
他越是感到孤立,就越加变得猜疑暴戾;而越是猜疑暴戾又更导致他不分良莠的屠杀,使自己更加孤立。
自古以来,任何一支队伍想要战胜敌人,必需有两个基本条件,即自身的团结一致和争取最低限度的同盟者。
大西军在川蜀后期基本上没有同盟者,甚至作为大西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的普通农民。
也在其所施行的暴力面前吓得远离而去,自身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长。
这正是大西军在四川站不住脚的基本原因。”
杨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当张献忠下令屠杀成都百姓后,他就觉得这个人已经疯了。
大西军立国把成都作为国都,结果要把他自己国都的百姓,全都给杀的一干二净,还要放火焚烧。
杨展觉得张献忠脑子一定被打坏了,会下这种命令。
现在大西军皇帝张献忠那个疯子死了,秦老弟觉得有机会招降大西军残部吗?
“我方才所说只是张献忠失败的第一点。”
秦祚明伸手手指道:“第二点便是张献忠和他的一些部下们过分迷信武力。
他们认为似乎只要掌握了武力,其他都不在话下,无论是粮食、物资、地盘、兵源以至人心都可以轻易地取得。
因此,他们不注意恢复社会生产,不重视维护社会安宁。
在大西政权统治的后期,四川人民未能得到起码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条件。
这固然同地主阶级的叛乱有关,但张献忠等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也并没有作出多大的努力。
一个拥有庞大军队的政权,只是建立在社会生产日益萎缩的基础之上,它的前途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第三点,大西军领导人的麻痹轻故,也是导致兵败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们起义的初期,各支起义军由于力量远逊于官军,为
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