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那些文官的非议,但带来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虽然如今顺军一脉势力不如以往,但终究还是不想低人一等,特别是低西营一等。
李明勋微笑说道:“李定国此人乃当世豪杰,与之结义,对我个人对合众国,对整个抗清事业来说都是有利的,至于他是否可信,那就要两说了,我观定国过往做派,抗清是真,复明是假,但要说其弃明而效我合众国,却也不然,郢国公,你我都应该知道,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人人身不由己,李定国或许为大局愿意与合众国同心协力,但他那些部下可未必有此心思,人再刚强还是要顺应时势,定国需如此,我亦如此。”
旁的不说,大明可以给李定国等人光宗耀祖的爵位和专擅一切的权柄,合众国却给不了,对于定国的属下来说,加入合众国也要屈居李明勋之下,还不如反身与孙可望争夺西营盟主一职,那能继续作威作福,独霸一方。
所以,李明勋只是想通过结义拉进李定国的关系,至于有些人所想的融合、吞并甚至收服皆是不可能,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利益,要么你给予他更多,要么是消灭这个群体,否则只是是合作,李明勋可不认为自己有能让李定国这位英雄纳头就拜的王霸之气,而如今的晋王一脉的计划是夺取一块自己能掌握的且资源充裕的饷源地,广西肯定不足,广东便是目标,可晋王一脉不足以战胜三汉藩。
而对于李明勋来说,连监国一脉那些臭鱼烂番薯都愿意扶持一把,更不要提李定国这位两蹶名王的晋王殿下。
七月初,各方势力都是抵达了香港,共论两广攻略,晋王与合众国方面,李定国与李明勋亲身赶到,琼藩派遣了袁时中,顺军来了高一功,监国方面照例派来的老好人沈廷扬,从使者方面来说,各方都是诚意十足,有李明勋亲自居中调停,各方对此事的期望度很高。
诚意归诚意,利益是利益,抗清虽然是占据了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但终归是要有利才会去做,但广东如今地盘实在是太少,根本不够分,所以还是要看各方的政治智慧和妥协了。
偌大的会议室里,众人落座,李明勋既是地主又身份贵重,自当列在首位,李定国与沈廷扬分列两旁,继而是琼藩的袁时中、顺军高一功、惠藩杜永和,至于永历与监国所属的几个实权军镇,便是不算做其中了,虽然有些军镇的军力和战力超过了某些藩国。
在满清三汉藩占领两广之后,粤西四府中的各方势力进行了大洗牌,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惠藩,惠藩巅峰时期曾经是永历第一大藩,但杜永和决策失误,其力主坚守广州,等待西营出滇,可广州陷落也是没有等来一兵一卒,杜永和率残军在广东水师的帮助下逃出虎口,到了琼州,而惠藩也分为义子李元胤和老将杜永和两派,最终李元胤妥协,带上自己的亲兵和几个弟兄去了九龙殖民去了,杜永和才略作恢复实力,如今却也只有三千精兵,是各势力中最弱的,也只能是跟着琼藩袁时中附和。
而在其他势力中,监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