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31实力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调一空,也就只有直隶、河南还有些许兵马在,如今的山东六万兵马中,分散在青州、胶州和登州三大营中。

青州大营是张存仁的总督行辕,兵马过三万,精锐也多,又有外省客军,而胶州一带直面青岛要塞的,则是山东提督高第率领的一万五千兵马,精锐过半,而另外的一支军队则在登州,听从登莱巡抚侯方域指挥,负责海防。

六万兵马,其中四万新军,在满清主力云集东南的情况下,山东的兵力仍然算是充足,但作为合众国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山东的清军却是悲哀的,原因很简单,在济州,北洋战区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兵力。

原本的北洋战区就有两个甲等师、四个乙等师,另有混成旅、骑兵旅等五个,精锐兵马就达到了近十万,虽说对日战争期间,原本隶属的日裔军队离开,但北洋战区精锐仍在,且在对日战争结束后,得到了忠贞师、近卫师、马尼拉师、南华师等部队的支援,而随着今年的在大本营整训的各路海外援军赶到,元老院是准备为北洋战区提供二十五万军队的。

兵力是占据绝对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合众国可以任意妄为,按照李明勋的要求,北洋战区必须在秋季发动战略进攻,并且在冬季来临前打开局面,这意味着夏季就必须把部分主力军队投入到青岛要塞区,还有大量的军事物资,而这样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是无法秘密进行的,一旦提前暴露合众国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清军很有可能向山东增兵,意味着,陆军必须完全依靠海运来支援与清军的决战,而清军则可以背靠整个山东和中原。

为了打破这等不利局面,高锋派遣马凯峰前来胶州新城,一方面控制新城这个山东沿海的手工业中心,准备为大军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肢解山东本地军队,夺取运河浮桥,为北洋战区快速打开局面做好准备。

马凯峰参谋出身,在接下来的统计过程中很快显露出了其专业素养,残羹剩饭收拾完毕,马凯峰询问,周子生作答,他亲自做表格统计,目的是弄清楚胶州新城对北洋战区有多大作用,而周子生对于胶州新城很是了解,犄角旮旯各行各业的数据都了然于胸。

按照周子生的说法,胶州新城是整个山东甚至在整个北方都数得着的手工业城市,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有铁制品加工,用的是海南出产的高品质铁锭和本地的煤炭,加工的铁制品行销朝鲜、山东、直隶、辽东,甚至被许多商人卖到草原去,整个胶州新城的冶铁作坊有上百家,从业的铁匠超过四千人。

冶铁之外,第二大支柱产业是纺织业,周子生的玉河坊就是本地的龙头产业,因为江南一直进行高频率的战事,屡屡加征和摊派,又无法出海,长三角纺织业下滑严重,而山东这些年棉花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原因在于山东在与合众国的各类交往中,大规模的种植玉米和白薯,解决了贫苦百姓的口粮问题,所以利用本地的棉花开启了纺织工业的扩张之路,后来随着走私公开化和规模化,对草原方向的交流扩张,草原充沛的羊毛和合众国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