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蒙古七八个部落,都是没有见识的土包子,刚过了冬天,马匹羸弱,又被抽过丁口,兵卒素养也不高,多见苍首老兵,甲胄更是谈不上。
而他麾下的骑兵则在六千左右,一半是吉林绥靖区征调的兵马,素质也不是很高,但另外的本部三千骑却是精锐,更不要提还有炮兵支援。
接到进攻命令后,巴特全军压上,先掩护飞骑炮兵抵达炮兵阵地,因为对面没有什么像样的火炮,所以炮兵们一直前进到距离敌锋线两百五十米才是停下,放列之后,立刻开火,而对面的蒙古骑兵显然没有见识过这样的炮兵,甚至有人捡起因为下雨而未爆的榴弹,二百五十米,霰弹的绝对杀伤区,火炮用霰弹在蒙古骑兵群中点出一朵又一朵的血花。
清军右翼被火炮打的是鬼哭狼嚎,而巴特却仔细观察着战场,他向来自信,却一点不自大,他敏锐的观察到清军中军有一支马队在运动,看服色旗帜似乎是满洲兵,而且应该是护卫君主的葛布什贤哈超营,这意味着,满清皇帝确实在面前的敌营之中,而他也清楚,这支没有出现在主战场的满洲强军纵然只有千余,仍然是能改变战场格局的力量。
“让藩兵进攻。”巴特挥手示意,这超乎了将领们的预料,毕竟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而巴特却坚持如此,他不会在满洲兵登场前,就派遣精锐上阵、
所谓的藩兵就是吉林绥靖区的军队,约有三千骑,满洲、蒙古、女真混杂其中,是辽东光复后被辽东军管会和吉林绥靖区用盟旗制度编列的,他们只有出征的时候才会获得军饷,而且需要马匹军械自备,当然因为实在是穷困,这些人装备多是来自光复辽东时的缴获,而各队的长官也是各旗的扎萨克或协理章京,事实上是外藩,所以被叫做藩兵。
藩兵多是轻骑,也没有经过整编训练,所以作战模式也多遵循以往,率先出动的是上千擅长骑射的藩兵,多是去年秋季以来归附的蒙古人,他们斜切掠过敌阵,向半空中射出一排排的箭矢,这些轻箭到达最高之后,便是落在敌军阵列之中,给原本被炮轰的七零八碎的蒙古兵造成更多的混乱。
其实对付这类骑射掠阵,火器的密集齐射最为有效,当然,步弓也可以,毕竟骑兵用的角弓拉力少则六七斗,多也不过一石余,再硬就在战马上难以施展了,而角弓的上限则是步弓的下限,双方对射,骑兵如何能敌,但问题就在于,穷困且习惯了小规模游斗的蒙古人中少有步弓,只能以骑弓还击,而藩兵多有甲胄,至少也能混一件半旧棉甲,而对面的蒙古兵连皮甲都是不全。
轻骑来回掠袭了两次,清军右翼便是大乱,正见其要整备阵列的时候,其余藩兵已经跟上,两千余骑不管不顾的冲入了阵列之中,与清军厮杀起来,双方混战在一起,蒙古人的弯刀十分适合这种战斗,左右手可以顺畅交换,格挡劈砍都是方便,相反,陆军用的马刀便没有那般顺手了,可清军根本没有优势,原因很简单,藩兵虽然都骑马随军出征,但很多根本算不上骑兵,特别是那些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