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个小国家,切伦这位寺主爷掌握着几千人口,僧兵数百,把贵酋一网打尽后,直接开城门迎了陆军进城,彻底解决了归化城的问题,这给李明勋造就的便利是,他可以找一间干燥的屋子生活工作,而不是总在潮湿的帐篷里。
接下来,就是划定军政区了,漠南虽然平定,但已经处于藩民杂居的状态,虽然藩是内藩,但也不能用寻常的行政区划,所以依旧效仿辽东,建立绥靖区。以张家口为界限,将漠南蒙古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建立云中绥靖区,公署设立在归化城,而东面则建立燕北绥靖区,公署设立在赤峰,许汉风为云中将军,而裴成义总揽漠南事务,暂代燕北将军之职。
从裴成义西进科尔沁,再到李明勋出塞、西征,前后历经约七个月的时间,到了五月初就已经完全平定了漠南,横扫漠南之后,两个绥靖区简单统计,总共收拢百姓一百一十万之巨,而满清迁移走的蒙古人约有二十万,再加上早先北上漠北的满洲八旗十余万,也不过在国破之时收拢了三十万多人。
这比李明勋预料的总人口多了一些,清查原因,是因为各部之中有很多汉人奴隶,都是这些各部出兵抢掠,或者从边墙之内购买,亦或者是满清赐婚时配送来的。
蒙古的人口一直是个迷,但基本可以确定,边墙之外的蒙古人总数在二百三十万左右,李明勋一下拿到了一半,而漠北人口,算上还不被满清掌握的,也会超过七十万。
当然,一切只是估计,实际历史上,终清一朝也不知道蒙古人有多少,所以后世谣传满清对蒙古推行黄教、挑拨离间等政策,让蒙古人损失了几百万只不过是谣言罢了。实际来说,满清的各种手段只是抑制了蒙古一族人口的增长,使得其没有在满清一朝像汉族那样暴涨五六倍,无论是漠南还是漠北,蒙古人口整体是增长的,只是幅度非常小,而在西北和藏地,满清一直奉行扶番抑蒙的战略,再加上与准噶尔的战争进行的屠杀,这两地的蒙古人数量大为减少。
实际上,满清也不知道蒙古有多少人,其对蒙古人口的统计仅限于内蒙古地区,方式就是三年一次会盟中的比丁,这实质上满清把漠南蒙古的军队当成常备军的做法,按照其要求,一个佐领一百五十丁(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一下的男人就是丁),五十个甲兵一百个闲散,丁口增加则另建佐领,要知道,比丁的过程中根本不统计老弱妇孺,比如一个家庭如果只有女人孩子和老人,哪怕有十口人,也不会被统计进去,至于蒙古人中的残疾、鳏寡都是不被统计的,还有驿路、喇嘛等拥有的丁口也在比丁之外,至于漠北这种外扎萨克,连比丁都没有,因此后世研究,将一个佐领的一百五十丁视为一百五十户,每户有4.3个人大体就能统计各部的人口了。
李明勋原本就知道这个简单公式,现在对比一下,大体符合,在合众国掌握或者即将掌握的一百一十万人口之中,通过剿灭不归附的蒙古贵酋、夺取满洲直辖部落(土默特)、扫荡与满清结盟部落(如科尔沁),获得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