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6首都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也不能被轻易丢弃,保证陆权能与海权平等。

当然,李明勋还直接告知众人,称帝之后,会立嫡子君华为太子,而李君华身负前明与帝国皇室两大血脉,日后继位之君也是如此,便可把帝国和朱明的陵寝一道祭祀了,也安抚前朝民心。

国务会议上,自然也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因为大家更关心的是,李明勋准备把帝国的新首都定在哪里。

在社团时代,政治中心一直在布袋港,以之为大本营,随着台北、基隆两个港口的崛起,大本营迁往了台北,台北就成为了大本营,但大家都清楚,随着大陆战场的胜利,孤悬海外的一个小岛是担负不起一个强盛帝国的中心位置的,因此国都必然在陆地之上,而在各方的猜测中,南京是最大的可能,毕竟大陆战场稍微和缓,李明勋便把南京定为了临时首都,行政总院的中下级官员已经前往了南京城,但是李明勋却宣布,将帝国的新首都定在松江府(上海),改名为申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实际上,李明勋早有布置,在大本营的官员们迁往南京的时候,李明勋便委派元老许长兴前往松江府,进行清算和移民,目的就是把松江府所有的土地归为国有,以为军政所用。

南京与申京的距离并不远,都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同样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但是南京有一点完全不如申京,那就是交通,在这个世界上,最便利的交通运输就是水运,而从沿海抵达南京,因为逆流和诸多险要,顺利也需要五六日,不顺利那就是半月有余,更重要的是,吨位超过千吨的大海船很难依靠自己的风帆动力前往南京,远没有沿海的申京更为便捷。

申京的水运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且不论长江,即便是黄浦江-太湖都可以把最富庶的苏、松、常三府沟通得当,这三个府,在封建帝国时代,在赋税之上能顶上七八个陕西这样的省,至于广西这样的边缘省,怎么也能顶的上三五十个。

除了太湖水系之外,申京还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连通浙江最富庶的沿海平原州府,而向北则可以直达京城,把京津冀鲁苏等省份的内地州府连通起来,而水量最充沛通航能力最好的长江,则可以连通到四川,甚至可以通过灵渠沟通珠江水系,把两广也连接起来,仅仅是内河航运,就可以沟通起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包括最富庶的江浙,人口兴盛的湖广和开发完善的中原,而在未来五十年内,这些内河航运网络沟通的人口会达到两亿的规模。

同时申京还是海运的枢纽点和中心点,传统的中国海岸线,申京正好处于天津到广州的中心位置,而从帝国更广袤的领土范围来说,申京同样处于永宁与南华之间的中心点,处于海运中心点和内河航运终止点的申京必然会成为天然的航运经济中心,而这个时代,航运经济中心,就必然是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设立在经济核心区的都城更容易获得赋税、人力和资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