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笑,说道:“原来的西南三藩里,除却李定国封了荣亲王,蜀藩刘文秀,大将白文选和琼藩三巨头都是封号国公,这待遇也只有建国十元老和几个战功卓著的将领才有的,前明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几朝封的那些国公王爵,但凡有功的,一律改为二等侯,照勋贵例袭封,无功的和名不符实的,还有那些前明朱家宗室,一律改为三等公,但不世袭罔替,后代仅为勋爵,这些都是要迁居南京的,行政总院已经开始在明孝陵周边建些好宅院,安置他们,若是不愿意去的,就自认放弃爵位,只给公民身份。
对了,夔东那边的抗清志士,义父给了一个封号公,六个二等和三等公,还有十几个二等三等侯呢,说是让君度大哥自行处置,好大方的说。”
李君华盯着林君弘:“有没有提我舅父的事情。”
林君弘摇摇头:“有人提议说,义父即位的时候,把那些战犯汉奸全都砍头,筑京观,但义父否了,说是等即位之后再定,瞧着义父的意思,好像谁也不想杀。”
朱妤姝微微点头,彻底放心了,永历的战犯罪名已经敲定了,封爵是不敢想了,但李明勋确实厚待了朱明一脉,虽说只封一代,但至少有条生路,而且还能让李君华这个未来皇帝继续祭祀朱家先祖,已经是极为宽厚了。
“方才你说的降等袭爵我倒是明白,功封德袭是个什么意思?”朱妤姝倒是不解了。
林君弘苦着脸说道:“义父说了,为了避免前朝勋爵不思上进,只知享乐,还为祸地方,所以宗亲与勋贵中的伯爵以上一律居于京城,唯有子爵、男爵和勋爵可以出外,但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子弟都能袭爵的,像是孩儿这般只是恩封,等成年了,至少要到边墙之外或者海外行省服军役八年的,而且还不能在大城服役,必须是边远要塞,当然,若是考取军官或国内重要学府,也可有资格袭爵,简单说,想要袭爵,要么有功劳,要么有苦劳,要么就得学有所成呀,看来我也要好生学习了,不然怕是要被义父发到塞外苦熬八年咯。
当然了,若不想受这些限制,比如年轻便想经商、置产,成家立业,那就要放弃爵位,”
实际上,封爵与限制特权是元老和议员们交锋的结果,而李明勋只得取中而定,功封德袭只是其中一方面,为了确定勋爵们的地位和权力,李明勋不得已分开召开元老院会议和国民议院会议,然后再统一到国务会议上宣布。
首先确定,勋爵们是有政治、经济和法律特权的,但是这些特权受到了种种限制。
勋爵们的政治特权有,免费教育权和可以不经过选拔即可入伍从军和选拔为吏,但是他们服役和工作的地点是有所限制的,必须是边墙之外的绥靖区或者海外的军事管制区,而且不允许担任参谋、后勤、助理一类的后方文职,简而言之,当官当兵都可以,要么戍守要么开拓,坐享其成是休想的。
当然,地域限制只限于当兵卒和吏员,通过正常考核成为官员和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