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都是农村妇女成群结队进山。要是价钱好,不少男人也会被拉着进山帮忙。
等双方在林中碰面,这伙五人组的采菇妇女中,有一人盯着刘耀祖道:“你是靠山屯的?那我怎么没见过你?你一个人在山里?”
看着中年妇女一脸狐疑的表情,刘耀祖也仔细看了一下随后笑着道:“你是兰花姑吧?我是诚爷的孙子耀祖,早些年都在城里住,刚搬回村里住没多久。”
敢说这话的女人,必然对靠山屯比较了解。而刘耀祖也知道,附近十里八村,有女人嫁进村子,自然也有村里的女人嫁到外村。而眼前的女人,就是嫁出去的刘氏女。
相比小孩长大后,很难找到小时候的身形面貌,成年人脸型变化却基本不大。而眼前这个妇女,早年在村里住时,刘耀祖还真见过几次。
论辈分,他确实要称呼对方为姑呢!
伴随刘耀祖自报家门,中年妇女也很惊讶道:“啊!你是诚伯的孙子?你不是在帝都吗?啥时回来的?对了,你在这里采菇子吗?”
“前些年,是在帝都工作生活。前段时间想家了,就决定回村子住段时间。这林子,我前两天就来了,看到菇子有点多,就顺手采了些打算晒成干货呢!”
指了指身边的木箱子,跟这位兰花姑一起进山的妇女,也都好奇的多问几句。对这些生儿育女多年的中年妇女而言,胆子确实比年青女孩要大的多呢!
得知刘耀祖前两天就进山了,她们自然也充满好奇。为满足她们好奇心,刘耀祖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把她们领到庇护所。看到盖好的木屋,这些妇女都震惊了。
其中一人更是满脸不解道:“这房子你盖的?好好的,干嘛跑山里来住?”
“城里住的时间太长,这么年些都想着大山的好。重要的是,这山里比村里更清静。而且我经常进山,搭这样的木屋,往后想过来住也方便。”
反倒是兰花姑,则很直接的道:“阿祖,一个人住山里不害怕?”
“有啥好怕的!这屋子很结实,而且我进山带了不少家伙,柴刀斧头啥的都有。对了,兰花姑,你们中午应该不下山吧?要不,等下过来吃顿便饭?”
“你这里还能做饭?”
“能呢!要是做不了饭,我怎么敢在这里住呢!其实我搭这些木屋,也是听村里人说,这几年进山有时碰到天气不好,进山的人都有可能出事。
要是进山的人,能找到我搭建的木屋,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虽然我这屋子里,没准备被褥跟其它东西。但生个火取暖啥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难得碰到邻村的村民,刘耀祖也很直接告知,他在山里搭建庇护所的真正用意。听他这样一说,几个妇女看他眼神也欣赏了几分。毕竟,这也是在做好事呢!
打开木门让兰花姑等人进去看了几眼,几个妇女看到里面东西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