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学生们终于有出息了

作者:蜀三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也就是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方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也就是考举。

这其实与周羽前世的升学考试没多大区别,起点幼儿园,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踩着淘汰者的肩膀晋升上去。

这几个赴试的学生中,以宋之书、郑文清的基础最差。

他俩原本是计划苦读两年书,明年再去参加县试,也省得考不中产生心理负担。

但经过周羽一番调教,二人就像是开了窍似的进步飞快……

最终在先生的鼓励下决定去试一试。

反正二人年龄还小,不满十八,有的是机会。

考完后,宁采臣有些患得患得,时而信心满满,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考中。

时而心情低落,担心万一没中脸不知往哪里搁。

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这样,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如此。

毕竟每一级考试都涉及到一个读书人的前途、命运、名声甚至是生存。

周羽乃是过来人,对宁采臣以及几个赴试学生的心情深表理解,不仅好言劝慰了一番,还带着他们一起喝酒、听曲、看戏……

总之就是让他们放松心情,学会坦然面对。

几天后,录取名单终于公布,参加考试的四个学生竟然全部通过,正式成为童生。

也就是说,明年他们四个就有资格去参加晋升秀才的府试了。

对此,周羽其实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他心里自然有数。

包括去参加府试的孙礼在内,周羽相信那小子只要正常发挥,考中秀才几乎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名单公布当天,周羽获得了2400点气运。

这是他单次获得气运最多的一次。

气运加身,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其实打了鸡血是什么效果,周羽并不清楚。

总之,很爽就是了。

感觉整个人走路都是飘的,神清气爽,内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四个学生考中了童生自然也感激涕零,纷纷表达了感谢。

宁采臣家不在县内,加上他自己也穷,但也竭尽所能买了一小坛好酒,一包茶叶送给先生,聊表心意。

另外三个学生家境尚可,其家人更是轮番着请先生喝酒,还送了不少礼物与银子。

不久后,喜讯再次传来:孙礼不仅仅考中了秀才,而且还是案首。

所谓案首,指的是府试第一名。

虽说没什么特殊的奖励,但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如若在乡试中考中第一名,那就不简单了,称之为“解元”。

周羽前世赫赫有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便是乡试第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