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后世网上有个说法叫做挨个枪毙肯定有冤枉的,排队枪毙可能有漏网的,这句话要是放在钱聋四十八年的宁阳官场上,那特么就是个笑话。
挨个枪毙都没一个冤枉的!
至于现在并不在宁阳县的郝良材郝太爷,那更是无愧于三尺青天的称呼,甚至于三尺青天这个称呼都配不上郝太爷搜刮的本事。
决定了这些官老爷们的前途之后,朱晓松忍不住叹了一声,放下手里的账簿后对朱二旦和朱老三道:“搬个秤来,分粮吧。”
有朱老二和朱老三在,分粮食的事儿不用朱晓松操心。
朱晓松静静的坐在案几后面的椅子上,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
宁阳县的百姓们经过今天这一遭,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反清?
郝太爷跑去兖州兵备那边搬兵剿匪,他能搬来多少兵?会不会有骑兵?
如果有骑兵,是等郝太爷带着兖州兵备回来的时候趁机干他一梭子?还是先退回玉皇山?
如果没有骑兵,那干完了宁阳县再去干哪里?这又黑又粗的丧钟锤,怎么着也不只能敲一个宁阳县吧?
既然已经举起了反清的大旗,就必须应对螨清军队的围剿,朱晓松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唯一的问题是,宁阳县这个破地方的位置实在是太过于尴尬,光是无险可守这一点就已经注定了宁阳县不适合作为根据地。
那根据地该选在哪里?沂蒙老区?还是直奔烟台,寻机出海去大岛再反攻回来?又或者干脆走一遍长征路?
朱晓松在宁阳县想问题想到头疼,而远在兖州府的郝良材太爷,却已经心痛到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