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赚钱嘛,不寒碜

作者:天煌贵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百姓们就越是喜欢大声喝彩。

其次,两千多个官老爷的背后,牵扯到的是起码上万人。

即便每个官老爷都只是普通的五口之家,这也足有上万人了,上万人或死或流放,顺带着还牵连到三代不许科举不许从军,这背后的影响可不小。

再次,则是这两千多个官老爷还会牵连出多少人。

比如说他们的同伙,比如说是谁把他们拉下水的,再比如说谁充当了他们帮凶的角色。

这么牵扯下去,估计又是一场三四万人的大案。

哪怕死一万,流放三万,这个动静也绝对小不了。

只是朱劲松显然没打算就这么放过曾诚等一众大佬。

“除了这些个混账东西的破事儿之外,咱们大明现在还有很多问题。”

朱劲松一边慢慢的敲着桌子,一边慢悠悠的说道:“根据锦衣卫和天地会提供上来的情报,咱们大明有很多商人已经不满足于现在所能赚到的钱财。”

“他们想出了更为先进的玩法。”

“比如说,他们会安排人手跑到海外去建一些工坊,利用海外诸国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大肆生产,将商品运回大明之后再贴上大明的标签,然后再以大明商品的价格卖到海外。”

这种玩法有没有问题?

其实并没有问题。

就像是傻贼鹰家六角小楼的供应商,人家就敢把六角小楼的订单直接交给兔子去生产,回头再打上傻贼鹰的牌子,然后再高价卖给六角小楼。

这种玩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一部分用工成本。

赚钱嘛,不寒碜。

大明也是一样——随着大明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明百姓的身价也就越来越高,雇佣大明百姓做工的成本,绝对要比雇佣海外那些小国番民的成本高许多。

问题是,这些大明的商人似乎根本不在乎“大明制造”这块金字牌匾。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是他们要考虑的,至于说用海外那些小国番民生产出来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大明的这些商人们才不在乎。

把质量好的留在大明本土贩卖,免得坏了名声,然后把那些质量有问题的都卖给蛮子们,而且还要高价卖掉,照样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大明的商人可以不在乎“大明制造”这四个字,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呢?倘若连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都不在乎了,又还有谁会在乎这四个字?

就比如说当年的德意志。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严谨、刻板、商品质量可靠闻名的德意志,其实是靠着山寨英格兰的商品起家的,而且初期的时候质量很烂,以至于连英格兰的商品都受到冲击,不得不强行要求德意志的工厂在山寨品上标注madeingermany的字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