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吗?”
江闻和老道士对视了一眼,嘴巴慢慢长大再也合不上,连老道士的冷嘲热讽,都没空反唇相讥。
在知道不死之药的真相后,江闻很轻易地就把故事解读出不同的意味来。姮娥好奇不死之药的效果,想来也是希望容颜不老、青春永驻,但是吃之前也是心里没底,所以很讲究地请巫师占卜。
时至今日,这个卜筮出的“吉”,究竟指的是能心想事成,还是吃完没有生命危险,这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江闻能够想象大羿回到家,看见家里趴着一只蜕化的大癞蛤蟆,孤寡孤寡地想跟他说话,心里的那种惊诧和震怒了……
“嗯,换我的话别说是把牠塞进武夷山的石头缝,就算是挖开莫霍界面、丢进地幔的决心我都有!”
元化子不再多说,师门保管多年的长生之秘虽然已经没有了缄口的意义,但更没必要说到人尽皆知,于是慢慢坐回了蒲团上,再一次念诵起了经文。
“真人念的什么经?”
“老道发愿念诵万遍《太上救苦经》,拔擢拔众生于迷途,济度迷航苦难。”
老道士说得平静如常,江闻却从他佝偻的身影中看出了一丝落寞,即便冬日的暖阳依旧披拂在身,却再也没有惫懒走神的徒弟,能听他唠唠叨叨说着话了。
诵经万遍,终究不抵当面一声师父。
江闻看了看院子疯跑的凝蝶、练功的文定和发呆的小石头,陷入了沉默。
经声、风响声、树杪簌簌之声,人影、窗棂影、轻烟袅袅之影。
大殿中针落可闻,却分辨不出哪些是真、哪些声音是幻,仿佛救苦救难的宝经已然是能化实入虚、穿透隔阂,化解人心里肉眼难见的郁结。
听着元化子的低哑颂唱,江闻忽然想起个说法,说人的死亡其实有三次。
第一次是生命体征消失的时候,作为自身生物意义的死亡;第二次是火化哀悼注销户口的时候,作为亲友眼中社会意义的死亡;第三次是当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能证明他存在过的东西都消散不见的时候,这才是最终沉寂的死亡。
可笑的是,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里,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良久,随着元化子敲响了一声铜磬,江闻也从蒲团上站起来,装作不经意地问道:“真人,我还不知道小道长叫什么名字呢。”
“原本迟迟不正式收他入门墙,就是怕有不测。”
元化子有些口渴,停下了念诵《太上救苦经》,用清澈到不像老人的眼睛看着江闻。
“按白玉蟾仙师定下‘群生仰至仁,万物皆成善,造化会元功’的顺序,老道这代道号已经‘元’字,因此我那徒儿的道号,本来打算叫做功玄。”
“……合着是按西游记排的?把我的感动还回来啊。”
江闻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