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多产自于当时西域的楼兰、大宛、乌兹和车迟等小国。
其中尤以大宛良驹,最富盛名!
不仅雄健俊美,而且耐力十足,是不可多得的战马。
为了引进汗血宝马,汉武帝曾派出数批使者,甚至是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方才将汗血宝马引进中原。
元狩二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河西之战大捷,驱匈奴于漠北。
汉武帝亲自下旨,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山北麓的汉阳大草滩,建立了皇家牧场山丹军马场。
由骠骑将军霍去病亲自掌管,以那些大宛良驹作为种马,开始繁育改善大汉王朝的军马。
在此之后,骠骑将军不断向着匈奴出击,同时派出使者四处搜寻好马,将其投入到山丹军马场之内。
这使得山丹军马场不断壮大,每年出产的优质战马足有数千匹。
最终让大汉骑兵得以全面装备良马,极大地壮大了中原骑兵的实力。
眼下周宁剿灭董卓所获得的数万战马,皆尽都是品质优良的山丹马。
董卓作为曾经的西凉刺史,山丹军马场就在他的治下,他自然不会缺少了优良战马。
他麾下那三万飞熊军,更是一人配三骑的豪华配置。
这将近十万之数的优良战马,极大地弥补了周宁组建自己麾下骑兵的缺陷。
大量优质的战马,就已经让周宁感到十分开心了。
更让周宁为之惊喜的还是,董卓军中足足携带着数十匹品质特别出众的骏马。
这些骏马,被董卓用来充当他麾下将领的坐骑。
其中尤以一匹浑身似火、两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扫残云的骏马最为出色。
此马比之秦皇七骏,周王八骏那等名马神驹,亦是不差分毫半点。
不过此马并非是山丹军马场之内的产出,而是附近野马群当中的马王。
在上百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山丹军马场偶有荒废。
其中的骏马散落,逐渐聚集成群,最终形成了当下河西走廊十分庞大的野马族群。
而那匹浑身似火的骏马,便是董卓曾经狩猎之时所发现的名马神驹。
因为此马通体赤红似火,鼻梁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形似兔头,所以被董卓命名为赤兔。
这赤兔马的性子极为桀骜,说是野性难驯也完全不足为过。
纵观董卓麾下的众将,皆尽无法降服这匹赤兔马。
哪怕是董卓,也毫不例外。
所以这赤兔马便成为了董卓的收藏,即便无人能够骑乘,却也始终被他随军携带在身边。
得知了赤兔马、以及那些品质出众的骏马以后,周宁的嘴角也不禁泛起了一抹玩味地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