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后会做出合理的规划。根据战役大小、战场远近等因素,调动或征发不同的辅兵数量。
正治昏暗时,根据热力学那啥定律——熵增,军队越来越混乱,充人头摆场面的事越来越多,结果导致战力被稀释成了样子货。
叶宰就不希望自己的军队也是这样,虽然开了口子但也严格要求,遂派出攀西军的教导、指导们组成甄别团队。
由此给了叶宰一个大大的惊喜。
是这样,正工人员们经过三年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已经能准确地把握政策,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次招兵,他们便发挥主观能动性,无须叶宰指导便定出三个原则:
第一,必须是失地农民,逃荒的不要;
第二,机灵的不要,老实木讷的优先;
第三,可以有家属小孩,但拖带的老人不要。
这三个原则汇报到叶宰这里后,叶宰看着第三条沉默良久,非常想将此条划去,可理智告诉他,正工人员并没有错,说他们铁石心肠也好,说他们是基于现实的选择也好,他们都是为了这支军队好,毕竟军队不是收容所。
最终,叶宰提笔圈定,对提交报告的标营教导洪正身道:“齐修,能不能给留下的老人们留一点救济粮?”
洪正身扶了扶眼镜,摇头道:“档魁,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如此一来,我们并不是帮人而是在害人。”
叶宰愣了愣,旋即叹气道:“唉……是啊,正如小儿持金过闹市。老人们得了粮食也无力守住,反而会招来恶意的觊觎。”
此后,叶宰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特别是有一次去视察新招的流民,心情变得更加灰暗。
那是六月八日,大军准备从保定府唐县启行,临行前寨门外上演了一幕幕生离死别。
有资格成为辅兵的流民舍不得家中的老人,要么抱头痛哭,要么长跪不起。
然而,老人们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叶宰的意料。他们哭过了便推搡自己的孩子往营内走,敢磨蹭的轻则斥骂,重则拳打脚踢。
当儿女们依依不舍进入营门,老人们非但没有口出怨言,怪罪叶宰使得自家骨内分离,还不约而同跪下来冲营盘磕头,高呼:“感谢总督大老爷!”
那一刻,叶宰眼睛里进了成吨的沙子,眼泪打湿了他的眼眶,因为他明白老人们的意思——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女,把死的现实留给自己。
这件事过后,叶宰再没有去过后营,心里急着消灭流寇好尽快回朝改革,遂下达严令:加快速度,限五日内到达巨鹿,否则全体论罪。
此令一下,不出两天,别说神机营了就是攀西兵也受不了,唐县至巨鹿600余里地,五天要走完,一天就要走120多里,相比正常的行军速度——每天40里,已经不是翻倍了,而是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