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对己方有利的战局。”
“除了天修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常遇春的空军第二营,他们也驻扎在南江城,有约二十架侦察机,是从兰朝那边的墨家进口的武器,配有机载机枪,准头不怎么好。”
“我们配备的防空武器和作战无人机都能对他们造成有效杀伤,但如果他们出现在防空火力网之外,我方的地面部队就会变成他们的靶子。”
“杜少成手里的第二军和第三军是杂牌军,他们许多人是之前军阀混战时,向常遇春投诚的部队,其中只有少数的团是常遇春信任的亲兵,还加上一些从佣兵联盟雇佣来的战团,和这些部队作战时,要优先打击他们中的杂牌军和雇佣军,从这些人身上寻找突破口,撕穿整个战线。”
“第二军约三万人驻扎在这一带,第三军也是三万人,在这边……”
“……各地的民兵团练,根据可靠消息,杜少成已经对他们下命令了,不过他似乎觉得不需要把他们集结起来作战,而是让他们拱卫各自的村庄,各自为战。”
指挥员们专注地看着地图,开始了讨论,定下主攻方向后,陈景辉让每个团负责一个一片区域,同时手里留下了大约三千人作为预备队,算下来差不多每个团要面对四到十倍的敌人。
在陈景辉看来,他觉得这场战争应该很好打,把军队一集结,给他们指定进攻路线,f2a上去,敌人就输了,唯一要担心的是敌人龟缩在城内当乌龟打巷战,巷战会稀释一些墨军的科技优势,城内的平民也可能被当做人质,让墨军投鼠忌器。
奇妙的,他和杜少成达成了共识。
不过,战略上轻视敌人,陈景辉在战术上还是重视的,伴随防空,后勤补给,各部队直接的协调协同等,陈景辉以明境的思维不停思考着这些,力求不出现破绽,还让各个指挥员一起想。
陈景辉不仅要确保打赢,还要确保能让绝大多数战士活着凯旋。
除了军事上的手段,陈景辉还准备了政治上的手段,他要求前线部队善待俘虏,同时一边作战,一边宣传,争取那些被常遇春裹挟进军队的壮丁。
大量在千风峡农村得到锻炼的工作队也会随军前进,他们要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变境外作战为境内作战。
在战术布置结束后,陈景辉消失了,他也是3d投影出的一道投影,本人并不在指挥部。
这是为了防范常遇春的刺杀,他不仅是宗师,还是一位刺客,必须要小心。
天空中,一艘工程船上,陈景辉坐在上边,看着墨军各部传上来的信息。
下方,南江平原上,有肃杀的风吹过。
双方都在调动部队,战争一触即发!
下午的时候,陈景辉收到了消息,墨军一支侦察小队终于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敌人在集结部队,准备进攻,他们完全没有准备防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