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可曾后悔?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颇为暴躁地说道:

“汉人有什么可怕的,败了再赢回来就是,一心想着逃,这还是八旗勇士吗?”

硕塞别看年纪小,早在顺治元年,就跟随多铎南下,随即又跟着阿济格俘虏了弘光皇帝,可以说打仗经验是有不少。

不过,他到底没有大局观。

老迈多病的代善,则张开沙哑的喉咙,开口道:“事到如今,还是得多思虑一番。”

“据我所知,在山东的明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加上关宁军,即使能战的不到一半,也是个大麻烦。”

“不过,咱们的家眷陆陆续续都转回了关外,再抓紧点时间应该就能全部出去了。”

“到时候,再尽力一战,就算不让明军溃败千里,也要让他们元气大伤,决不能不战而退。”

说到最后,代善语气越发凝重。

多尔衮也点头,道:“济南到北京还有段距离,也足够让咱们应对的了。”

“让阿济格、勒克德浑尽快回来,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洪承畴则刚想开口,但一看到杀气腾腾的王爷们,瞬间就偃旗息鼓,闭口不言。

他明白,这场最后一战之所以重要,就是要打疼明军,让他们不敢出兵辽东,蜷缩在关内。

但,如今的绍武皇帝,与当年的崇祯皇帝,可大为不同啊!

会议草草结束。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家眷撤入关外时,所有人都预料到了这种局面。

家眷转移,才能让士兵更用心的打仗,而没有后顾之忧。

而之所以不死守北京,则在满清高层,包括多尔衮在内,都对突然入主中原抱有极大的侥幸心理。

说白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整个满清并没有做好完全入主中原的准备,一直准备随时撤回关外。

直到弘光被俘。

但峰回路转,如今又变成这样,撤回关外也是不难接受的。

毕竟大部分人的家产,都在关外好好的。

不过,对于洪承畴来说,局势败坏如斯,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原本满清入主中原,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新朝鼎立,他怎么也得洗刷降臣的身份。

可惜啊!

失望地走在路上,洪承畴心情各位的低落。

从洛阳到扬州,他就再也没有被重用,而如今一朝参政,却是这样重要的议题,可谓是极其讽刺。

“为何绍武皇帝不是先帝呢?若是如此,大明怎么如此?中兴大明,独好的旗号啊!又是一个汉光武!!”

“恐怕,闽地的父老唾沫星子,已经将我家门槛淹没吧!”

“也不知母亲如何了,可不要怄气气坏身体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